Children Who Chase Lost Voices From Deep Below (2011) 追逐繁星的孩子

彼思動畫所向披靡,但也有勝不過的對手,最明顯的例子,當然就是宮崎駿。不管彼思3D數碼畫面如何精美,如何亂真,到底不可能取代日本的2D動畫。那是另一種美,就像拍得再美的照片,也未必比得上一幅畫。同樣地,故事方面,彼思的情節再好,主題再深,也拍不出東方的情懷。我是宮崎駿的粉絲,但也不能否認,他自《千與千尋》(2001)登上頂峰後,已有點不復當年了。《哈爾移動城堡》(2004)和《崖上的波兒》(2008)仍然好看,但劇本已無法超越《千》,畢竟也年逾花甲了。而新一代的動畫,最令人期待的,庵野秀明的《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已經上映了《序》和《破》)以外,就是新海誠的作品了。

除了動畫迷,香港人也許還未認識新海誠,但其實早於2004年,他已憑第二部作品《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勝過宮崎駿的《哈爾移動城堡》贏得每日電影獎(毎日映画コンクール)的最佳動畫獎。之後的《秒速五厘米》(2007),更可以用驚爲天人來形容。那瑰麗的畫面、獨特的敘事、動人的音樂、淡淡的哀愁,莫不勾起人久已遺忘的感覺,喚起久已失去的記憶。新海誠,就像動畫界的村上春樹。事實上,他亦承認自己受到村上作品的影響。而《秒速五厘米》,不啻是村上的《遇見100%的女孩》的另一個版本。字面上,「秒速五厘米」只是物理用詞,然而它描述的卻是櫻花花落的速度,觸覺很纖細,是詩的意境。

有人説新海誠是下一個宮崎駿,然而他不是,儘管新海誠在未來有可能取代宮崎駿在市塲上的地位。他們的作品的主題,有很明顯的分別。新海誠作品的主題,由第一部的《星之聲》(2002)開始,一直未變,講的都是分離、思念、寂寞、遙不可及的距離。宮崎駿的動畫較適合小孩,新海誠的較適合年青人和成人。而且新海誠仍在不斷摸索自己的類型和路綫,若要粗略分類,《星》和《雲》是科幻,《秒》是愛情,而本片則是冒險。他一方面盡力保持個人風格,一方面探索前行,《追逐繁星的孩子》可説是他嘗試走向大眾的一大步,也是他到目前爲止,最接近宮崎駿、最接近一般觀衆的作品。

他的作品雖然主題不變,但他所描寫的「距離」,每次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今次所講的,更是永遠無法逆轉或拉近的距離,是陰陽相隔,生與死的鴻溝。這是很沉重的主題,但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出身的新海誠,巧妙地運用一個少女歷險的故事把它隱藏起來,再用大量的象徴和隱喻來傳達訊息。全片隱含寓意的地方,俯拾皆是,而且互相扣合,建構成一個完整而複雜的象徴迷宮。新海誠的動畫,每次都有一個長長的英文片名,今次是Children Who Chase Lost Voices From Deep Below。所謂「深處」(deep below),指的是地下世界雅戈泰,也是暗喻內心。明日菜所追尋的「失去的聲音」(lost voices),是她對逝去的父親的思念。那首美妙的音樂,來自她父親遺下的礦石收音機,其實是少年瞬的歌聲,也就是他心中的父親對她的呼喚。瞬,是父親的化身,他來到這個世界保護她、愛護她。瞬的對白説得很明白了,「我爲了明日菜而來」,「看到了無論如何也想看的東西,見到了無論如何也想見的人,我再無遺憾」。然後他像流星般逝去。

守衛着雅戈泰的史前生物,象徵明日菜的恐懼。明日菜不敢走進內心,那是一個她未知的世界。但爲了再次見到想念的人,她終於闖了進去。那裡黯淡無星,浸滿了華達之水,要前行,便先得要譲水把自己填滿。進入了雅戈泰,她發現到處都是陰影,陰影中藏着會把她吃掉的怪物,她必須拼命躲避,唯有在水中,怪物才不能接近。筋歇力疲,無處可逃,倒在水中之前,她終於明白了,她爲什麼而來——她只是太寂寞了。華達之水,暗喻寂寞。怪物,暗喻悲傷。唯有逃進寂寞,才能避過內心的陰影和悲傷。但是寂寞一旦退了,悲傷便會襲來。我們也終於明白了新海誠爲甚麼在片初用了那麼長的篇幅來描寫明日菜的出場,她一個人放學、回家、做家務、煮飯、吃飯、搬東西進山洞、聽礦石收音機。一直都是一個人,母親一直到很後才出場。那便是明日菜的生活,安靜、孤單。她躲在山洞之中,聽父親留下的礦石收音機。父親離世時,她年紀尚小,未懂悲傷,悲傷轉而潛伏在她心裡,她本能地把心封閉了,譲恐懼守護著。

死亡,是無常的。一直待在你身邊的,也會有突然離你而去的一天。一直在明日菜身邊的小貓咪咪,忽然不再跟她上路,因爲牠知道牠快要死去了。新海誠的想法是,牠已經完成了牠的使命。就像瞬完成了他的使命一樣。看着咪咪被那象徵死亡的人形的神吃掉,明日菜亦漸漸了解了死亡。新海誠更直接借用了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的觀點,認爲「死是生的一部分」,活着的人不應「同情自己」,因爲,那也是一種懦弱。

片中的主要人物,都失去了至愛,明日菜失去了父親,媽媽失去了丈夫,森崎失去了妻子,心失去了哥哥。他們用不同的方法,去應付悲傷。這是一部關於療傷的電影。把明日菜帶進內心的,是了跟瞬容貌相似的少年心,最初她以爲心就是瞬,但是她漸漸明白,無論如何相似,心到底不是瞬。失去的人,是沒有替代的。失去了,就永遠失去。她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坦然接受、放下。森崎是一個對照,他無法放下,執着於令妻子死而復生,甚至不惜利用明日菜的軀殼來盛載妻子的靈魂。他看不透,就像盲了眼,所以他最終得到了神的懲罰,瞎了一只眼。

結局中的懸崖深處,就像《潛行凶間》裡的升降機所下的最底層,藏著個人最隱密的情感,必須要具有面對的勇氣,才能到達。所以明日菜必須譲自己要被死亡吃掉,然後才能通過它,到達了生死之門。在失去軀殼的短暫時間裡,明日菜終於與瞬重遇了,但是當她聽到了心的呼喊,她和瞬都明白,是回去的時候了,爲了活着的人。如預告片所言,這是一趟道別之旅。道別後、便得放下過去,繼續前行了。離去前她把礦石交還給心,因爲她已經再不需要它了。

此片是新海誠至今最通俗的劇本,比起以前的作品,外在的情節豐富了、內在的主題也深化了。感情處理得克制卻仍能觸動觀衆的心弦。唯一不知是好是壞的地方是,除了主題,此片太像宮崎駿的風格,失卻了他以往作品的現代感和孤寂感。也許,宮崎駿類型的動畫才擁有最大的市場;也許,新海誠也意識到,如果要爭取到更廣的觀衆,他必須作出一些妥協。這實在也無可厚非,但被他過去三部作品觸動過的觀衆,或許便會有些微失落了。我期望他下一部作品,能夠做到更好的平衡,既能贏得更多的觀衆,又不失個人風格。這的確很難,但是村上春樹做到了。只要繼續努力,新海誠也能成爲動畫界的村上春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