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Hard 4.0 (2007) 虎膽龍威4.0

本來對這部有「食老本」之嫌的電影不敢寄予厚望,但影片出乎意料地好看。誠然,劇情頗為誇張,但由第一集(1988)開始,《虎膽龍威》本來就不是寫實的動作片,編導亦聰明地在片名中以 4.0 暗示,本片不單是第四集,更如軟體或電腦遊戲一樣,是 upgrade 版。不錯,《虎膽龍威》本來就像一個 game,重要的是,它是不是一個好玩的 game?其實《虎膽龍威》3 (1995)已變得不怎樣好玩,想不到12年後,第四集竟然又變得好玩起來,它不單止被 upgrade 了,而且也被 update 了,相信導演連韋斯曼(Len Wiseman)居功不少。

在本片中,電影的原素 upgrade 了很多,在不止是第一集的一座大廈。事實上,《虎膽龍威》系列的場景越來越大,大廈->機場->紐約市->美國東部。場景的擴大,雖然增加了很多可能性,少了局限,但局限卻正是第一集令人懷念之處,即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利用臨急應變的計策,把敵人逐個擊破。一路以來,《虎膽龍威》系列的劇情已越走越遠,到了此集,布斯韋利士已幾乎無所不能,身手如占士邦,片中由車、直升機至大貨車甚至戰機都出齊(只差沒有船而已),地點也不斷變換。基本上,此片的劇情很簡單,它只是一場又一場的動作。但動作,正是此片的靈魂,才是它被 upgrade 和 update 了的地方,而且也是此片最成功之處,劇情已經變得次要。令人讚賞的是,連場動作,場場皆精心設計,充滿創意,絕不是看慣看熟的荷里活標準動作。這些場面不錯有時違反科學,但它緊張刺激,令人耳目一新,讓人樂意忘記它的可能性而樂在其中。例如,反派控制隧道來夾攻主角的車引至大撞車而至主角用車撞向低飛的直升機;又例如,片末戰機追擊主角架駛的大貨車,皆是出色又別開生面的場面。

本片成功之處,是換了個年輕導演。連韋斯曼是兩集《妖夜尋狼》的導演,只有三十幾歲,拍出來的東西很酷,非常適合年青觀眾的口味。布斯韋利士作為監製之一,可謂慧眼識英雄,畢竟有些東西只有年輕導演可以拍得出來。布斯韋利士也讓編劇開自己(或其角色)的玩笑,取笑自己光頭和科技盲。其實說他「食老本」也有點不公平,多年來他拍片無數,大多都不是爛片,更一直支持有創意的年輕導演,拍出佳作如《鬼眼》、《罪惡城》等。《虎膽龍威 4.0》的確令人另眼相看,編導成功地布斯韋利士的「老本」增值了,若續有如此水準,相信觀眾甚至不會介意升級到下一個版本 5.0 的,不過,當然還是重視劇情一點比較好。

Zodiac (2007) 殺謎藏

最好的導演也逃不過這一關:期望奪獎。史匹堡、史高西斯試過,現在輪到大衛芬查。《殺謎藏》很明顯是搏取獎項的電影,大衛芬查上一部長片已是2002年的《房不勝防》(Panic Room),五年後,《殺謎藏》是一部風格截然不同的電影,看香港只有少數影院上映便可知一二。那麼《殺謎藏》是悶片嗎?也不是,它認真地敘述1969年開始肆虐美國三藩市灣區的連環殺手的真實故事。影片頗能重現當年的氛圍,一如大衛芬查以前的作品,在攝影和氣氛方面控制得很好,雖然事件覆蓋的時間頗長、牽涉的人物頗多,但導演仍能把故事拍得懸疑十足,片長差不多三小時,絕不沉悶。此片與同樣出色的韓片《殺人回憶》(2003)頗為相似,都是真實的連環殺手事件,都是找到極有可能的凶手,但証據卻不能証實,令案件成為懸案。

本片的主角其實是案件,所有牽涉其中的探員、記者、甚至原著作者羅拔格利史米(積佳蘭賀飾演)都不是真正的主角。羅拔到很後期才全身投入調查,佔戲其實不算很多。不過編劇雖然主力敘事,但對各人皆不乏寫實的描寫,人物真實,不只是查案工具。一眾演員也演得好,很真實自然,十分切合影片的基調。本片可說編導演俱佳,也有提名電影獎項的條件,但奪獎的機會不大,大衛芬查在康城爭金棕櫚亦失敗。通常商業片導演改拍得獎片也要幾次才獲認同,史匹堡也如是。事實上,此片雖佳,但主題是連環殺手,未符合一般獎項的喜好,除非它能像《沉默的羔羊》(1991)那樣,好到不容忽視的地步,儘管大衛芬查的《七宗罪》(1995)的確也是十多年來少數能與《沉默的羔羊》相提並論的驚慄片。

《沉默的羔羊》的作者湯瑪士哈里斯本萊也是記者,負責編採美國的罪案,他在寫出該小說前,曾經做過很多資料搜集,甚至訪問過FBI的有關部門主管,書中的案件集合了很多真實案件的典型特徵,可說是集連環殺手案件之大成。所以從《沉默的羔羊》之後,很少同類電影能逃出它的影子,無論案件如何,都好像似曾相識。《殺謎藏》的原著出版於1986年,時間剛好《沉默的羔羊》出版(1988年)之前,被參考和借用並不出奇。《殺謎藏》中的一些細節與《沉默的羔羊》中的極為相此,例如凶手與早期案件的遇害女死者認識,住得非常接近等,又例如調查者忽然發現被訪者擁凶手特徵的戰慄(積佳蘭賀發現可疑字蹟的主人 vs. 茱迪科士打發現飛蛾)。雖然都是能令人心中一寒的情節,但由於在《沉默的羔羊》已出現過,再看效果難免打了折扣。編導還有一個錯誤就是假設觀眾記得受害人的名字,時常在對白中直接談論,但電影中人物頗多,名字有時難以分辨,觀眾一時間不能即時了解正在講誰。

Fantastic Four: Rise of the Silver Surfer (2007) 神奇4俠:銀魔現身

《神奇4俠》第一集是平凡之作,想不到也有續集,本片製作比上集佳,但整體成績仍然只是一般。如果說《新蝙蝠俠》和《蜘蛛俠》是拍給成年人看的漫畫改編電影,那麼《神奇4俠》就是拍給少年看的。儘管它可以說是不錯的 kill time 娛樂,但它缺乏、編導亦沒有嘗試為劇本提供,一個主題,或一個角度,甚至只一種表現手法,它只是平舖直敘,讓特技上場。老實點說,此片一如上集,雖不是爛片,但終究是平凡。

劇本一開始,已是敗筆,安排隊長「神奇先生」與「隱形女俠」準備結婚,又不是故意開超能人玩笑的《超人特攻隊》,有甚麼好玩?謝茜嘉艾芭被譽為最性感女星,應留一些幻想給觀眾,寫一條浪漫一點的愛情線才是。「銀魔」的設定也太過神通廣大,他可以凝結海洋、令埃及降雪,又能開鑿巨洞,改變火人的超能力,更能療傷,甚至起死回生,真的可以說是任意。還幸編劇總算沒有忘記設定一些遊戲規則,例如銀魔的力量來自滑浪板,令劇情還有點趣味。本片為特技而特技,很多劇情都不通,例如銀魔在地球到處鑽洞的原因為何?銀魔的主人如何利用地洞毀滅地球?銀魔的背景、為何受制於主人等也馬虎了事,叫觀眾如何相信他會想保護隱形女俠以至後來倒戈相向?銀魔力量之大,竟然大到可同主人同歸於盡,亦令神奇4俠搶回滑浪板後無事可做,只是袖手旁觀。

劇本唯一值得稱讚的好玩之處,就是編劇有善用轉移超能力的點子。能夠活用遊戲規則這一點,本片比其他同類大片如《變種特攻》和《蜘蛛俠》好。在本片中,火人先後和其他三俠都交換過超能力,到最後,更集合四俠的超能力如一身而打敗反派。不過,這個玩法雖好,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交換超能力,不代表可以集合超能力,反而可能代表不可以,因為火人本身的超能力應會轉移到其他人身上。而且,集四人之力於一身的效果也很滑稽,只是一個燃燒中的橡膠人。不過,即便如此,此片在美國票房不俗,以最近的趨勢來看,有第三集的機會很大,但如果有,除非奇蹟在第三集出現,否則恐怕很容易會成為近年最平庸的三部曲電影。

Ocean’s Thirteen (2007) 盜海豪情13王牌

雖然近年荷里活電影流行三部曲,但《盜海豪情》也能拍到第三集,可算是異數。不是說上兩集《盜海豪情》不好看,而是導演史提芬蘇德堡的導演技法其實有點非主流,他用拍攝劇情片的手法去拍攝這種老千片,並不嘩眾取寵。他由始至終氣定神閒,既保持自己的風格,又能把複雜的多線劇情有條不紊地娓娓道來,拍了三集仍能保持水準,絕非僥倖,或單靠豪華的卡士陣容。但這種相對低調冷靜、稍為藝術性的拍法以及須要觀眾較為留神的劇情對香港觀察來說當然不比蜘蛛俠或魔盜王吸引,故此片在香港反應一般。但個人認為,論劇情,雖然同樣大話西遊,《盜海豪情》系列比很多其他大製作的三部曲例如《星戰前傳》、《加勒比海盜》、甚至《魔戒》等特技片有趣得多。

史提芬蘇德堡不是泛泛之輩,他在1989年已經在康城憑《性感的慌言》得過金棕櫚獎。茱莉亞羅拔絲嬴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伊人當自強》(2000)也是他的作品。 2001年更憑《毒網》奪得奧斯卡金像導演獎。近年他一手拍《盜海豪情》這種大卡士商業片,一手繼續拍像《The Good German》的藝術片,但後者的成績反而一般。《The Good German》是黑白片,好像還沒有在香港上映。除了在《盜海豪情》中劇情的調子較輕鬆,剪接的節奏較快外,導演用的手法無論是商業片或藝術片感覺上大致相同,但他簡潔有效的敘事手法用在《盜海豪情》這種群戲上甚為出色。十三人分別行動,由佐治古尼和畢彼特串起,多條線分別發展,此起彼落,又互相牽引,絕不容易拍,導演居功至偉。當然,編劇也值得一讚,最難得是幾條線分配得好,各自發揮作用,每位成員也有戲可演,不會淪為「茄哩啡」。幾條線加起來,錯綜複雜,如同交響樂,交織出一個很細密的計畫。雖然,細節上也有上兩集的缺點,就是很多地方太過順利巧合,但放在這種片種也毋須太過認真。若單就結構而言,劇本可算緊密周詳,很多細微的地方都有兼顧和呼應(例如佐治古尼和茱莉亞羅拔絲的關係,麥廸文和父親的關係,當哲度寫給臥床的艾利諾高迪的肉痲信,甚至讓受連累的真正酒店評分員在動過手腳的老虎機嬴到Jackpot等),雖非令人拍案叫絕,也算把故事講到「似層層」和細緻入微。

演員方面,今集沒有了茱莉亞羅拔絲,但加入了阿爾柏仙奴飾演反派,變成全男班,但每人皆有演出機會,麥廸文、當哲度戲份雖少,但也有搶鏡的場面,反而主角、貴為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佐治古尼表現只屬一般,導演安排他與阿爾柏仙奴鬥文戲,當然被奧斯卡影帝阿爾柏仙奴比下去,況且飾演囂張的反派一般較易發揮。但此片一眾男演員整體表現突出,應得最佳整體演出獎。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 (2007) 加勒比海盜:魔盜王終極之戰

很遺憾,《加勒比海盜》3 沒有比上集進步,仍然是只是製作取勝,劇情創意則欠奉,成為近期最令人失望的續集電影。一如所料,周潤發的角色極為次要,雖然他的排名比奧斯卡金像影帝 Geoffrey Rush 還要前,但戲份比 Geoffrey Rush 少,無甚發揮。(但此片應能保持周潤發在美的知名度,有助他繼續在荷里活發展。)

在上集結尾,積克(尊尼特普)被海魔吞噬,伊莎(姬拉麗莉)和維廉(奧蘭度布林)在土著女祭司黛瑪處得知原來他被鬼船長囚禁。為救積克船長,二人便跟隨保沙船長(謝菲路殊飾)遠赴東方,向中國海盜嘯風船長(周潤發)求助,前往世界的盡頭去救積克。另一方面,由於心臟被東印度貿易公司操控,鬼船長與他的鬼船要將海盜趕盡殺絕。故事也算令人期待,但劇本錯過了不少可以發揮的題材,此集的片名亦以「世界的盡頭」為名,滿以為拯救過程定必困難重重,結果卻是頗為簡單,最「偷雞」是海魔已被鬼船長殺死,連仇也不用報。另外,姬拉麗莉的內疚亦沒有充份利用,只被積克說了一句,便被輕輕帶過。在上集中經營出積克、伊莎和維廉的三角關係亦沒有了下文。周潤發的角色和他與姬拉麗莉的關係還沒有建立好便匆匆死去,編劇只為把海盜之位授與姬拉麗莉,浪費了一個角色。積克主動向維廉提出可由他殺鬼船長,也與他的性格不符。差不多三個小時的篇幅,充斥著混亂的劇情,有的更是可有可無,其中最無謂的一條線,首推女海神,硬把女祭司說成被困的女海神,又搞甚麼釋放女海神,令人莫名其妙,最候卻對鬼船長毫無影嚮。積克的父親也是多餘的角色。鬼船長要奪回心臟,其實也非常容易,事實上後來積克也輕易奪走,卻說他受制於反派,實在說不通。

三集電影均出自相同編劇之手,但很明顯第二、三集的劇本忘記了第一集的優點,就是有趣的處境。第二、三集中有趣的劇情都被犧牲掉,換來的卻是兒戲的劇情,你出賣我,我出賣你,打來打去,熱鬧有餘,卻沒有戲味。第三集其實是過長,也沒有把重心劇情寫好。但是觀眾似乎相當喜歡魔盜王,第二、三集無論在美國或香港均仍有不錯的成績,有點令人意外。我離開戲院的時候,就有觀眾大說「抵睇」,他好像忘記了戲院還加了票價哩。的確,論製作,《加勒比海盜》「抵睇」,但是,電影難道不是應該要「好睇」,而不是「抵睇」嗎?

28 Weeks Later (2007) 28週後

如果只用兩個字來歸納這部電影,便是「氣氛」。風格上,它承襲前作《28日後》,如果別人告訴我這部片是前作的導演 Danny Boyle 所拍,我也會深信不疑。但其實今次 Danny Boyle 只任監製,導演另有其人(Juan Carlos Fresnadillo)。他雖然不是知名導演,但功力不弱,拍出比前作更懾人的氣氛,倫敦如同死城。

故事發生在前作28週後,英國政府在美國軍方協助下,將瘟疫消滅,並開始重建倫敦。首批倖存其者開始遷入隔離區,一個女人受感染但身上有抗體而奇蹟不死,但仍可傳染別人,其丈夫不知情而被感染,再次掀起災難,美軍唯有對隔離區所有人格殺勿論,夫婦的一對小子女為生存要逃出倫敦。

劇本前半段不錯,由開場至丈夫被感染,頗為懸疑吸引,但可惜之後劇情轉弱,變為逃出喪屍城的動作片。但導演由始至終成功電影的張力,拍出與美國同類片大相逕庭的絕望氣氛,令本片成為另一部不比前作差的續集電影。製作上,英國片自然不比荷里活片,動作場面不知是否因為後期的數碼處理,畫面由點跳躍,仿如看戰爭片。再加上導演經常時用近鏡、手持鏡頭和快速的剪接,很多場面其實看不清楚,可能是為了遷就製作條件。但這種拍法放於本片也增加了實感和營造了氣氛,算是彌補了缺陷。最極致的一場無疑是結尾時女主角與小姊弟逃進地下道的夜視主觀鏡頭,緊張恐佈,十分出色,令人想起《沉默的羔羊》和《死亡習作》的結局,但別有一番創意和驚慄。

最後,不得不提 John Murphy 的出色配樂,片首一場高空鏡頭,主角在廣闊的草地上逃跑,看見喪屍自四方八面湧至,配上他的帶著英式搖滾樂的主題音樂,效果非常震撼。Danny Boyle 和 Alex Garland 接連帶給觀眾兩部不錯的影片-《太陽倒數》和《28週後》,再為英國片爭一口氣。惟英國片給人的整體感覺與荷里活片很不同,香港觀眾未必接受,香港觀眾可能會較接受《活死人凶間》吧。《活死人凶間》不是劣作,但它絕沒有《28週後》的氣氛,這也是英國片的可貴之處。下一部,如果有的話,應該是《28月後》吧?

Spider-Man 3 (2007) 蜘蛛俠3

蜘蛛俠第一二集成績不錯,既有悅目的特技,又不乏對蜘蛛俠(杜比麥奎爾)的心理描寫,是少見的「文武雙全」的動作科幻片。前兩集的電影和DVD建立了觀眾群,第三集罕有地比第一二集更哄動,在多地都打破了開畫票房記錄。這種系列模式,由《魔戒》和《星戰前傳》漸漸成形,已成為一種新的市場學。這種情形,相信還會在《魔盜王》3 和《哈利波特》5 ,甚至將來的新《蝙蝠俠》中再現。電影市場似乎已經靜靜地被DVD市場改變,後者作為電影市場的延續,已經把續集電影的生存模式變成了近似連續劇的系列作品。製作人把續集之間的時間縮短,減少幕前幕後的人事變動,保持系列的水準和完整度,一方面保証了續集電影的票房,另一方面也保証了將來DVD套裝的收藏價值和銷路。這種手法,無可厚非,事實上觀眾也歡迎,最難的是,編導如何保持續集的質素。一直以來,續集比前作差,幾乎已成宿命,只有少數的例外,而《蜘蛛俠》2,也可算是例外之一,它絕不比第一集差,但很可惜,來到第三集,終於逃不過宿命,雖然特技方面比前作只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在劇本方面,則明顯失手了。

劇本最大的問題,在於貪心,編導把太多東西放進了第三集,結果是即使片長兩個半小時,卻無法把任何一條線寫好,劇情的恩怨情仇太過兒戲,不能令人信服。最明顯的例子,首推綠魔之子哈里(占士法蘭高)和蜘蛛俠的關係。單是哈里一條線,已經歷了復仇、失億、回覆記憶、再復仇(利用女主角)、再敗(毀容)、諒解、聯手,劇情起伏可謂風高浪急,感情卻不夠深刻細緻,所以即使最後哈里為救蜘蛛俠而死,也不能感動觀眾。蜘蛛俠變壞以至羞辱女友一段戲也太長和幼稚,戲中蜘蛛俠已經不是第一集中的高中生,雖說是性情大變,也說不過去。把Sandman說成是蜘蛛俠的真正殺叔仇人,也十分牽強。Sandman的心態亦寫得輕率,他時而狂性大發,又答應和Venom聯手殺蜘蛛俠,毫不猶疑,但最後卻忽然突兀地向蜘蛛俠認錯。而Venom只為了被揭發偽造照片而要置蜘蛛俠於死地,也有點小題大做。

萬幸的是,本片的特技非常出色,令人嘆為觀止,為影片力挽狂瀾。三集《蜘蛛俠》的特技可算是荷里活片中動感最強,蜘蛛俠在樓宇間高高低低的穿梭,鏡頭經常作出極為流暢、角度匪夷所思的運動,十分刺激。Sandman的特技也做得好而有創意。尾段蜘蛛俠+綠魔之子vs.Sandman+Venom也很精彩。導演總算把節奏控制住,每次文戲乏力之際,便有一場特技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不會沉悶。唯一略感可惜的是,既然Venom可纏上任何人,為何不安排Venom纏上Sandman,那豈不更超乎想像?雖然劇本略遜一籌,但整體來說本片還是很好的娛樂,大部份觀眾應感滿意。聽說《蜘蛛俠》還要多拍三集,如果成事,而水準能繼續保持,未來當可與《星戰》一同名留影史。

Ming Ming (2007) 明明

明明(周迅)愛上浪子阿D(吳彥祖),阿D說最想得到的得到500萬和去哈爾濱,明明於是打劫地下組織頭目貓哥(張信哲),並將他的神秘木盒一併奪走保命,逃走時遇上古惑仔阿土(楊祐寧)及與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娜娜 (周迅分飾),明明自己保留盒子逃走,500萬落入阿土和娜娜手中,原來娜娜亦愛阿D,想奪得500萬與阿D去哈爾濱,阿土喜歡娜娜,甘願陪同娜娜去上海找阿D。貓哥的手下老鼠(陳寶轅)追捕明明/娜娜,誓將盒子奪回…

《明明》這部電影有一個可行的概念:武俠+愛情+MV+兩個周迅,但拍出來的電影,可謂一敗塗地,完全是導演眼高手低之作。拍MV出身的導演全片採用拍MV的手法拍攝,極多無謂的花巧鏡頭和剪接,鏡頭太碎,令人眼花撩亂,卻毫無效果,連最基本的敘事能力也辦不到。電影開始不久,拳賽一場,已見導演在處理動作場面上力有不逮,到明明搶盒子一場,導演的拍攝技巧已技窮,鏡頭凌亂不堪,只是把零碎的鏡頭剪在一起,令人不耐。到後來阿D遇火柴幫一場,更是拙劣得令人發笑。導演應先好好掌握電影語言,才再求打破常規。須知MV與電影大大不同,要觀眾看一部兩小時的MV,觀察會很累的。

《明明》的劇本也非常薄弱,作為主角的明明反而最無性格(聽說完本的片名是應是《娜娜》,但因與日片同名已改名),為甚麼她要讓阿土和娜娜帶著500萬去上海找阿D?只因為對娜娜好奇嗎?娜娜最終亦被不知誰人輕易搶走錢,沒有了500萬,和阿D去哈爾濱的條件也不保。動機一開始便不夠說明力。把娜娜和阿土設定成香港人,講廣東話,也是愚蠢的設定。很明顯,本片欲攬中港台三地市場,為求令電影更像港產片,於此讓周迅和楊祐寧講廣東話,而香港市場最少,廣東話對中台觀眾沒有影響,反正聽不懂。但是,娜娜和阿土是電影的主角,全片說著半鹹不淡的廣東話,導演真的以為可以感動到香港觀眾嗎?更不用說二人關係本身就未足以感人。吳彥祖不純正的廣東話,竟然是全片操廣東話最好的人。劇本的結局,更是故作驚人,貓哥如何變成飛刀高手?如何變成地下組織頭目?為何突然現身上海?真是自說自話。導演也許剛剛看完日本小說家東野圭吾的《單戀》而觸發靈感罷。

總言之,本片劇情不通,人物(甚至美術)處處令人想起王家衛的《阿飛正傳》和《墮落天使》,完全不能表現電影的原概念。編導明顯未能掌握技巧,電影如同學生習作。如果不是周迅的演出,《明明》可說是一部令人徹底失望的電影。

Sunshine (2007) 太陽倒數

2057年,太陽逐漸熄滅,人類面臨滅亡,八位來自各國的科學家乘【奔日二號】前往太陽,希望藉炸彈,再度燃點太陽。途中,收到神秘訊號,竟是源自七年前進行同一任務時離奇失蹤的【奔日一號】太空船…

導演丹尼波爾(Danny Boyle)來自英國,他憑英國片 Shallow Grave(1994) 和《迷幻列車》(Trainspotting, 1996)闖出名堂,與兩片的男主角Ewan McGregor齊齊衝出英國,打進荷里活。可惜之後的影片均無未能更上一層樓,但《太陽倒數》可說是導演自《迷幻列車》以來的最佳作品,成績比想像中好。

看慣荷里活片的觀眾可能有點不慣,因為此片的幕後人員多是英國班底,無論攝影、特技、美術、導演等風格皆與一般荷里活特技片略有不同。觀眾可能會覺得特技較差吧,不能否認,單以特技而言,英國片的確不比荷里活片,但其他方面片,例如劇本,《太陽倒數》便比大多數荷里活的特技片好得多了。如果觀眾想期望看的是特技或CG怪物,那麼本片一定會令他們失望,但如果期望的是充滿緊張懸疑的冒險,《太陽倒數》應勝任有餘。

本片的編劇是Alex Garland,今次已是時第三次與丹尼波爾合作,也是最好的一次,比前作《迷幻沙灘》和《28日後》佳。《太陽倒數》的劇本雖然並沒有很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但全片緊湊,由始至終能夠保持懸疑,比荷里活片強的地方是,人物的處理。本片人物雖然眾多,由於電影篇幅有限,處理通常用簡單的單一性格,但本片能做到各人性格不同,例如對太陽心存崇敬的醫生,對植物視如生命的生物學家,貪生怕死的副機長等,不會像很多荷里活片般面目模糊。情節方面,也能做到環環相扣,由發現【奔日一號】的訊息開始,衍生了一場又一場的生死抉擇,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當然本片亦有情節不通的地方,例如【奔日一號】的船長全身被灼傷,為何仍然生還,難道他算準會有【奔日二號】,並且一定會在執行任務前來讓他可以阻撓嗎?把他設計成一個全身灼傷不穿衣服的怪物也不明智,既無新意,也礙於特技所限,很明顯要用模糊的鏡頭來遷就。而且他其實也是普通人,為何好像變成了太空怪物,力大到可單手把主角舉起?最後與主角的對恃時,炸彈倉正掉進太陽的巨大吸力中,但各人卻仍可站著自由活動等。但這些都無礙本片成為一齣既驚險又刻劃人性的科幻片,是英國最佳出品之一,比起美國的同類片,例如白賴恩狄龐馬的《火星任務》(Mission to Mars, 2000)好看得多。

I’m A Cyborg But that’s OK (2007) 再造人之戀

朴贊郁是南韓最好的導演,但《再造人之戀》是失敗之作。拍完了極佳的復仇三部曲,朴贊郁明顯有意拍完全不同的題材,可惜劇本太弱,令人失望。

英君(林秀晶)患精神病的婆婆被帶走,大受打擊,她認為自己是再造人,也被送進一間精神病院裏去,認識了一順(Rain鄭智薰),一順以為自己有偷走別人性格和技能的能力。英君希望一順偷走她的同情心,好讓她可以殺死醫護人員替婆婆報仇,另一方面,英君以為自己有電池不用吃飯,身體出現問題,為此一順千方百計令她吃飯。

故事太過簡單,無法支撐105分鐘的片長,如果把此片剪成一小時左右,可能效果會好些。雖然當然地,編導有插入其他精神病的故事以豐富枝葉,但包括一順的故事在內,十分沒趣。很多搞笑的場面也很硬滑稽。此片看得投入的,恐怕只有Rain的粉絲。我看本片時,但凡Rain一舉手一投足,皆有女觀眾發笑。但其實一順這個角色,非常表面化,而且Rain的演技稚嫩,他想憑此片獲獎,恐怕很難。除了一順誘導英君吃飯一場,全片最重要的一場,應是一順替英君「安裝」飯桶一場,再這場戲中,一順一度為要叫英君脫衣服表現尷尬,更一度滴下淚來,與之前所表現的性格不符,忽然太有「深度」,過於做戲,感覺突兀。不過,林秀晶演得不錯,雖然角色的內心比較痛苦,但她不會演得過份沉重,不會造作,令人看得比較信服。

除林秀晶外,本片其餘的看頭,仍是朴贊郁的導演技法,一如已往,他的鏡頭運用、攝影、構圖、剪接,皆非常流暢可觀,音樂也很有氣氛,但這些技術層面的優點,救不了整部戲。據網上的資料,朴贊郁下一部片是恐怖片,是一個現代吸血鬼的故事,似乎比較適合他,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