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w IV (2007) 恐懼鬥室4回頭是岸

由第一集的創意無限,到今集的抄襲自己,《恐懼鬥室》系列已經走到死路。它逃不過續集電影一部比一部差的宿命。說穿了,今集不過是將上三集的大橋集大成,翻炒一次罷了。其實第三集已現疲態,劇情過於一廂情願,Jigsaw 的過於料事如神,令人難免信服。本集只是繼續賣弄血腥和官能刺激,卻忘記了更為重要的創意。我絕對相信有觀眾喜歡本系列的血腥場面,但我更絕對相信有更多觀眾不喜歡,我們繼續捧場,是捧劇情佈局的場而已。

導演戴倫連達畢士曼(Darren Lynn Bousman)由第二集開始掌舵,雖然可以接受,但他有齊很多新導演的缺點,太過急於表現自己,用了過多太花巧的技巧,例如不必要的過場,不必要的急速剪接,華而不實有餘,卻對劇情或表達手法毫無幫助,至今拍了三集仍無進步。反觀第一集的導演 James Wan 較為進取,第一集成功後便向較高層次的導演技巧挑戰,不久前上映的《死亡裁決》(Death Sentence)便是由他執導,雖然整體不算很出色,但從電影中可見他有花心思,例如停車場一場便處理得不俗。而畢士曼則樂此不疲地繼續玩過場,反而某些場與場間的剪接不順,氣氛不連貫卻置之不理。

編劇是本片的罪魁禍首,公然抄襲,難道抄襲前集便不須慚愧?如果你有看過前三集,再回想一下本集的結局,你便會發現一切都似曾相識,例如主謀的身份的揭露(第一集),時空的誤導(第二集),和借刀殺人(第三集)。你可能對今集的佈局驚為天人,但這種敘述性詭計在推理小說中早於上世紀30年代已出現,近十幾年在日本的也流行,但日本推理小說作家不斷把敘述性詭計變奏,玩出很多花款。至於在本片中,則可說是最低手的運用。雖然觀眾一定會被騙,但是編劇騙得不高明,不公平。一、編劇沒有放線索暗示,二、出這招騙觀眾的目的為何?劇情上,根本沒有必要。編劇不過是為嘩眾取寵而把這條橋生硬地放進劇情中。除此之外,只是重覆前作。所謂「惡魔源頭」,也是低招,就像《沉默的羔羊前傳》一樣,明寫惡魔源頭,只會畫公仔畫出腸,扼殺了神秘感和想像空間。因為即將死亡而用變態的手段迫受害者反思,多少還有點自以為上帝的風範,但死了未出世的嬰兒而性情大變,便變成了一個庸俗的復仇者。

本集實在不應出現,製作人應該見好便收。三部曲可以成為類型片的經典,可以成為 Cult 片的經典,但拍下去便一定不會。我們不需要多一個《月光光心慌慌》和《黑色星期五》系列了。奉勸今集的編劇:「回頭是岸」,不要抄襲,即使是自我抄襲也不應該。也奉勸製作人:「回頭是岸」,拍了四集也該賺了不少錢,拿出你們最初的創意來,拍另一個好故事來回饋我們吧。

Hero (2007) 律政英雄

論製作,日本電影越來越像電視劇,不久前的《手紙》,現在的《律政英雄》也像,缺乏電影感,只是一部闊銀幕菲林製作的電視劇場版,雖然也多了幾個電視少見的 Top Shot 鏡頭。事實上,就像《阿森一族》一樣,本片更擺明是賣「電視感」,無須迴避,企圖將電視上的成功帶到電影(《律政英雄》是日本電視史上最高收視的日劇),《阿森一族》玩電視廣告,玩 “To be Continue”,《律政英雄》更在開場廿多分鐘後玩電視片頭,結尾也再玩公園內一字排開的陣容,劇情人物更大量參照電視版,如果你沒有看過電視版,可能便會少了一份親切感。

正如很多日劇一樣,故事一再強調鍥而不舍、不言放棄,誓要揭開真相的精神,踏破鐵鞋,終於找到証據,在最後一刻帶上法庭,然後來一番正氣凜然的對白。雖然老套,但這亦是我們香港人喜歡看日劇的理由。這些感情,不知為什麼港產劇永遠拍不到,即使拍也只能令觀眾嗤之以鼻或發笑,不知何時我們香港人已經變成這個樣子,唯有在文化較接近的日韓劇中找尋。日本人就是有本事拍這些東西來感動你,本片也算成功做到了。論橋,推理其實很簡單,只有神探阿蒙的程度,但不是編劇差勁(日本的推理小說冠絕天下),只是太複雜的橋段不適合拍電影,這種程度也算合適了。相反,本片最佳之處,其實正是劇本,可謂精心剪裁,面面俱圓,枝節豐富但工整,有條不紊。大量來自電視版的元素,編劇皆能把它們一一滲進劇本中,例如阿部寬的婚外情,小日向文世的社交舞,木村的直銷購物狂,與中井貴一的友情,當然還有
樣樣俱備的食店和與松隆子的愛情。親切的情節此起彼落,喜歡電視版的觀眾一定看得津津有味,會心微笑,未看過的也會覺得有趣,絕對不會不明所以。利用外語來表達愛意,日劇不知已用過多少次,但編劇苦心經營,用了整整一部電影來慢慢舖木村的西班牙語,到了最後一句對白才用,觀眾如何不受?

演員方面也非常完整,電視版的演員一網打盡,就像港片找中日韓台的演員合作一樣,本片也找來韓國的李秉憲,但李秉憲出場實在太少,只是客串,無戲可演。中井貴一和綾瀨遙的功能也是演員陣容的完整性多於實際用途。木村的演技十年如一日,演甚麼角色都是同一個演法,即使落到大導演之手,如王家衛的《2046》或山田洋次的《武士的一分》亦如是,沒有進步,尚幸萬人迷外型討好,在本片中仍未走樣。久違了的松隆子也仍然如昔,她算演得不錯,但戲份不多,愛情線不是主線,沒有很大的發揮機會,反而不夠在電視版中搶鏡。幾年前韓片冒起,日片銷聲匿跡,近年韓片整體水準下降,日片回歸。《律政英雄》海報上說是最強檢察官回歸,就日片來說,本片未必是最強回歸,但也相當不俗了。

The Brave One (2007) 強復者

很久沒有看過導演尼爾佐敦的作品了,印象最深的仍然是《哭泣的游戲》(The Crying Game, 1992),原來已經是15年前了。翻查一下資料,上一次看尼爾佐敦的電影是《吸血迷情》(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 the vampire chronicles, 1994),也13年了。佐敦的電影一向稍微有點偏離主流,今次雖然與茱迪科士打(Jodie Foster)合作,也不例外。本片雖有懸疑片的格局,內裡卻是不折不扣的著重人物心理的劇情片。

茱迪科士打飾演紐約電台節目主持人,她和未婚夫在中央公園溜狗遇襲,未婚夫被殺,她自己亦受重傷。電影描述她在悲劇發生後的心理變化,由恐懼、痛苦、憤怒、猶疑到崩潰,有很細緻地刻劃。可能有人會說本片的主題主張以暴易暴,贊同私人執法,我相信這些只是商業考慮,本片真正的主題是探討悲劇受害者的痛苦,讓觀眾明白他們的創傷永遠無法復原,他們會變成另一個人,一個自己都不認識的陌生人,他們被迫重新認識自己,編導對受害者寄與很大的同情和安慰。

編導在片中用了一個很重要的象徵,就是隧道。案發的隧道是中央公園的 Stranger’s Gate(陌生人之門),主角走了進去,遇上了悲劇,成為了陌生人。到結尾前主角收到凶手女友傳來他們遇襲的短片,也是在隧道,走了進去,她已經不能回頭,只能向探員(泰倫斯侯活)道別。片末她也回到 Stranger’s Gate,再次走進去,但她已經不會回到從前的她,只會再次變為另一個自己不認識的陌生人。兩屆金像影后茱迪科士打演得一如以往的好,今次劇本以人物為主,有很多發揮的機會,科士打也演得比上三部電影更好。其中一場探員問她如何恢復過來,她淡然道不會恢復過來,眼神卻流露心中悲傷,令人心酸。科士打經常選擇這類角色,即一個女人單獨應付危機,不是不好,只是她的影迷大概也希望再看看她柔弱嬌媚的一面。本片的開場雖也有小段描寫她幸福的情節,甚至還有驚鴻一瞥的纏綿戲,但都是用來反襯後來的痛苦,導演更高明地把急救時醫護人員剪開科士打衣服與她未婚父解開她衣衫的 Flashback 交叉剪接,表達出強烈的愛與哀、生與死的對比。

本片雖是如假包換的美國片,但在尼爾佐敦的執導下,仍有些微英國味,他採用大量夜景,鏡頭下的紐約人也不多,只有黑暗,用來反映主角身處的環境和心理狀況。本片是不錯的劇情片,有細膩的心理描寫,也有懸疑緊張的時刻,但因為以前者為主,劇情不算曲折,而且有點可以預料。導演志不在拍一部真正的懸疑片,但作為觀眾,當然希望兩全其美。

Lust Caution (2007) 色,戒

還有誰比李安更將適合張愛玲?李安對女性心態的理解、對文學小說的解讀、對駕馭電影劇本的能力、對演員的獨到眼光,令他拍出傳世的傑作。《色,戒》是難得一見的佳作,成績不下於《斷背山》,奪得威尼斯的金獅獎,是實至名歸。

李安厲害之處,在於他能把編導演結合得近乎天衣無縫,他從來不用型式化的劇本結構,也不用風格化的攝影或剪接,也不用強烈個人風格的電影技巧,只用最純粹的戲劇和人物,但他的電影卻渾然天成,能夠把觀眾引進電影的世界。李安說他看了《斷背山》和《色,戒》的原作後揮之不去,我們看了他的電影亦類同,李安的電影,直達觀眾的心靈。

李安對原作的理解很深入,因為原作很短,他有很多空間去把本來三言兩語的劇情戲劇化,很多地方甚至比原著更好。編劇王蕙玲跟李安多次合作,深得李安處理戲劇之道,寫出超越原著(劇情人物上)的電影劇本。編導能夠準確抓住原著的細微之處,然後適當的加以潤飾、發揮,例如王佳芝(湯唯飾)和鄺裕民(王力宏飾)的關係、王佳芝犧牲自己卻遇易先生(梁朝偉飾)撤離香港的懊悔、甚至王佳芝與易先生的性關係,在原著中其實都很簡略,但劇本把它們畫龍點睛了。人人津津樂道的極為大膽的床上戲,原著中也是很隱晦的。單論劇情,李安其實也可以遮遮掩掩便算,但他把點題的「色」赤裸裸的拍出來,當然不是為了製造話題,而是為了表達王佳芝(以至張愛玲)的心態。易先生/王佳芝越色,關係越扭曲,王佳芝/張愛玲越恨。張愛玲雖是文壇才女,在那50年代大概也不敢寫出來,唯有用文字側寫,但李安是用鏡頭講故事的導演,而且在這個年代,以國際電影的尺度,不明拍是沒有力的。李安更進一步利用床戲去交代二人的關係的發展,由第一場王佳芝被性虐到第三場反客為主,再透過王佳芝對老吳的剖白,道出王佳芝的恨。李安把隱藏在小說後的張愛玲看穿了,「妓」兩次在電影中出現,賴秀金告訴她只有梁閏生有性經驗,王佳芝馬上說是跟妓女。後來易先生叫王佳芝在有藝妓的日本酒家見面,王佳芝也說易先生把她當妓女,此場也是原著所無。

李安一方面把原著的底蘊拍出,另一方面也把王佳芝和易先生美化和立體化了,電影中在香港時的王佳芝較為純真被動,她原本甚至沒有打算參加劇社,但小說中,「這角色當然由學校劇團的當家花旦擔任」,易先生上釣,回到住所,「下了台還沒下裝,自己都覺得顧盼間光艷照人。她舍不得他們走,恨不得再到那里去。」易先生比小說中更是有人性得多,他不去黑的地方,失去了「活著」的感覺,拷問亂黨後會覺得內心痛苦,聽王佳芝唱歌會流淚,最重要的是,他真的愛著王佳芝,他親手處決了她,只能回到她住過的房間,撫床難過。易先生離房,李安把鏡頭推向床,見易先生站在門口的影子,回頭再望一眼才離去,煞是令人黯然,也許有觀眾因此便能原諒了易先生罷。

在劇本新增的地方,文學性也不輸原著,對比的運用,比比皆是,例如王佳芝由不吸煙到吸煙,第一次與易先生吃飯留在酒杯上的口紅和最後一次等易先生留在咖啡杯上的口紅,穿上新造的旗袍後易先生叫她穿著到最後戴上鑽戒後易先生叫她戴著等等。易先生送她鑽戒是原著劇情,但編劇巧妙地發展出一段誤導劇情,讓王佳芝/觀眾感到意外,加強了王佳芝對於易先生是愛著她的相信。編劇也保留了原著的結構優點,即以打牌開始、打牌作結,影片的時空其實是同一天,往事都是倒敘。原著的架構實在好,開頭見王佳芝打牌,沒有鑽戒,易先生回來,向王佳芝使眼色,王佳芝到了咖啡店卻打電話通風報信,至此故事便很有效地設定好了:偷情、暗殺、鑽戒。相對於《斷背山》,《色,戒》其實更難寫,同性戀一般觀眾也能理解接受,但王佳芝與易先生的關係並不純潔,要取得觀眾的領會較難,但李安做到了。

李安作為導演還有一個很大的長處,就是選角和指導演員的演出,在他的電影中,一個個演員綻放異彩,《臥虎藏龍》的章子怡、《斷背山》的希夫烈達和積基倫荷、《色,戒》的梁朝偉和湯唯。梁朝偉和湯唯的演出無可挑惕了,由內心戲到床上戲,都演得收放自如。明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他倆很難不嬴最佳男女主角吧。陳沖也把一個闊太演得出色;王力宏雖也不俗,但未見突破。有趣的是,梁朝偉和梁家輝洋名都叫 Tong Leung,老外一直搞亂,現在梁朝偉繼梁家輝的《情人》(l’Amant,1992)在國際性的電影中作大膽演出,老外不知會否更混淆了。

Exodus (2007) 出埃及記

在彭浩翔還未拍電影之前,已看過他的小說《全職殺手》,覺得太抄襲Wachowski兄弟的劇本《Assassins》(1995),所以一直都對彭的電影不感興趣,直至《依莎貝拉》,才對他另眼相看,再加上今次《出埃及記》電影海報上耐人尋味的句語:「事情荒謬到某個程度,世人便不再相信」(大意),和海報中倒在地上的任達華,仰望鏡頭的劉心悠,設計頗別出心裁,便決定看看。

演員名單中,導演用上了大量杜琪峰的班底:任達華、張家輝、邵美琪,甚至林家棟,有趣的是,這些演員都用了演出杜琪峰電影的表現方法來演,似乎杜琪峰所要求的演法,已成為標準。但這種演法,未必欠缺變化,演員應在不同的電影有不同的演譯方式。溫碧霞很久沒有演出電影了,她在本片的表現算稱職,和任達華的對手戲演得不錯,但最重要的一場,即與任達華上床一場,則完全演不來了,角色憶述她以前和張家輝的關係,痛苦中尋求任達華的慰藉,但溫碧霞的獨白很弱,演不出角色的心態,到她叫任達華上床時便欠缺說服力。這場戲令人想起《孽愛傷痕》(Monster’s Ball, 2001)中荷爾芭莉和Billy Bob Thornton (Thornton在片中亦是警察,任達華的演法亦與Thornton的演法如出一轍),但荷爾芭莉可以憑該片奪得奧斯卡影后,溫碧霞卻無能為力了。

製作上,本片沿用《依》片的模式,用低成本拍出與眾不同的藝術感。而攝影和美術,亦是本片最成功之處。電影中有大量新鮮的拍攝場地,很少在其他港產片中看過,導演再利用構圖,拍出一幅幅獨特的畫面,簡潔、有美感、有格調,仿如明信片,讓觀眾看到一個不一樣的香港。彭浩翔的場面調度,也有其優點,最出色的一個鏡頭,莫如本片的第一個鏡頭。由英女皇的特寫開始,慢鏡拉開,見穿著潛水衣的男人,然後見手下過來點煙,再拉開見其他穿潛水衣的男人用在鐵鎚打人,方知是警察打犯。鏡頭內容很有層次,又配以優美的慢鏡和音樂,把一個老掉了牙的場面,拍得新穎又荒謬絕倫。導演的靈感不知是否來自《原罪犯》,這個鏡頭與《原罪犯》崔民植持鐵鎚復仇的鏡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一鏡直落的長鏡頭,不同是彭則把鏡頭來了一個90度的轉移,把《原罪犯》中是向橫移動的鏡頭,變成向後移動。另一方面,彭浩翔也懂得用隱喻(例如葷與素,洗濕了頭)來表現角色心態,又能夠以簡單的鏡頭和剪接的展開劇情。他多用靜止或從容不迫的鏡頭運動,營造了一種氣定神閒的調子,可惜後來劉心悠知悉任達華不忠在浴室中痛苦難受時,卻忽然用了幾個突兀的跳接,有點破壞了經營出來的調子。

本片的劇本,有其優勝之處,但本片最大的缺點,也是劇本。它荒誕,但只局限於女人殺男人的概念,劇情則荒誕不足,遠遠未到電影所謂的令人不信的程度。它有懸疑的元素,但懸疑也不足,邵美琪和劉心悠的關係,很快便被揭開了,結局時揭露劉心悠的過往作為高潮,也不夠意外,反而有點畫蛇添足。作為劇情片的話,本片劇情又相對薄弱,不夠曲折,編導描述的只是一個狀況(女人殺男人的組織可能被發現)及其中的人物關係。任達華有沒有被殺,只能從電影海報中猜到,被殺之前的過程、如何被殺、殺人後劉心悠/邵美琪/溫碧霞角色的遭遇、殺男人組織會否被揭發等,均不被編劇考慮。不過,似乎編劇有意留白劇情,一、作為本片獨特的講故事的方法,二、留下空間讓觀眾猜想,三、留下空間拍下集,事實上,詹瑞文的角色也未交代,餘下的劇情足夠拍一部片。

彭浩翔一方面有個人風格,一方面又有其他人作品的影子。他有潛質,但仍在摸索階段,也許多給他一兩次機會,他便能蛻變成型。我只希望他戒掉不必要的矯揉造作,例如《依莎貝拉》的「仲夏迷宮、拈花碎步、暗媚風流」和今次的「出埃及記」,都略嫌扮高深了。

The Invasion (2007) 無恐不入

聞說《無恐不入》拍於丹尼爾格擔任新占士邦之前,須要大量補拍,所以延至現在才上映。此片排在暑假之末,片長只有99分鐘,已可以猜到影片有點不妥。看後亦証實影片的確令人失望。背後的情況不難想像:德國導演奧利華希舒碧基因為《希特拉的最後12夜》被荷里活賞識,被邀拍甚考功力的心理驚慄片,但結果悶戲連場,製作人於是補拍動作場面,重新剪接,企圖挽救。可惜,劇本太過不濟,神仙難救。

《無恐不入》的原著是《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寫於1954年,連這次在內,已被荷里活拍了四次。個人認為,越拍越差,仍是以1956年的版本最佳,該版本還是黑白片,有點簡陋,但正設合原故事的年代。今日科技日新月異,電影特技也一日千里,原故事雖有有趣的地方,但已逐漸過時,不是說病毒是穿梭機帶回地球便update 了的。幾十年間,比原著更好的作品已被拍出,觀眾也看過很多電影,要重拍,必須注入足夠多的新元素才成。例如史匹堡的《強戰世界》便是一個好例子,該片的原著也是1953年的作品,但經過史匹堡的處理,加入了新的懸疑和特技,令影片大有看頭。反觀《無恐不入》的劇本,可謂乏善可陳,編劇不用《28週後》式的末日恐佈氣氛,企圖玩心理恐怖,卻有心無力,劇情缺乏新意,懸疑不足,更無驚慄,最要命還要言之有物,卻只是靠一個閒角口中說出,全無技巧,生硬做作。

在沒有好劇本的情況下開拍,是製片人最大的錯誤,儘管本片也有好的地方,例如攝影、部份剪接和妮歌潔曼的演出。很明顯,故事的開頭已不夠吸引力,只好利用剪接把尾段的情節提前出現。在故事的發生中,亦運用了剪接技巧盡量令敘事手法較為生動。但很可惜,這些優點都無法彌補劇本的薄弱。首先,片名是「入侵」,編劇應在外星生物入侵人體的過程上翻新,現在影片所見,比1954年的版本實在好不了多少。現今的電腦特技已今非昔比,沒有理由不下點功夫 update 一下。其次,被感染者太容易分辨,幾乎都寫在臉上,浪費了很多可以發展的情節。女主角可以欺騙被感染者,為甚麼被感染者不可以欺騙女主角?被感染者亦太容易被女主角所騙,令人難以信服,女主角應經歷更大的敗露危機才對。有某些情節,亦十分欠缺舖排,例如女主角叫兒子如發現她睡著替她打針阻止,但她不久便真的睡著,簡直是現買現用,連最新手的編劇也不會這樣做。影片的「高潮」,更是毫無設計,竟然只是逃上天台坐直昇機逃走,過程難度也太低,全無緊張氣氛。總言之,本片劇情乏味,嚴重缺乏新意,起承轉合皆弱,全片只靠妮歌潔曼一人支撐大局,是相當失敗之作。

Ratatouille (2007) 五星級大鼠

《五星級大鼠》不但是五星級動畫,亦是五星級電影。彼思公司再顯王者實力,証明仍然遠勝其他對手,無論畫功、編劇、導演都非常出色,而且是真正老少咸宜。老實說,彼思公司在動畫史上的成就誓將(甚至已經)超越狄士尼,狄士尼收購彼思,是最明智的投資。上次的《反斗車王》創意略遜,在奧斯卡敗於《踢撻小企鵝》之手,今次當可勝回一仗。

《超人特攻隊》編劇兼導演畢貝特(Brad Bird)成功再下一城,編導出有創意、有意義、故事有趣,畫面精彩的動畫。畢貝特不算有名,翻查此君資料,作品也不多,多是電視作品。但《超人特攻隊》和《五星級大鼠》証明他是有料之人,能編又能導,荷里活的確是臥虎藏龍之地。作為編劇,畢貝特的新意很多。一、他夠膽用人見人嫌的坑渠老鼠做主角,不是白老鼠或其他一般被認為較可愛的動物;二、他不用七彩繽紛的場景,全片以褐色為主調,而且很多夜景和室內景;三、他用平易近人的手法去講一個比較高層次的主題,不只是一般以兒童為對象的電影的主題(例如哈利波特口中的「愛和友情」),而是講對理想的追求,對自己的要求,那怕你只是一隻微不足道的過街老鼠!即使是成年人,也會有所啟發。

作為導演,畢貝特擅用了電腦動畫的優點。不同於2D動畫,3D動畫的好處是鏡頭可以任意在場景中移動而不受實物的限制,所以3D動畫其實是4D的。導演活用了這一點,經常利用鏡頭運動拍出有動感、難度高的場面。例如味王掉進了廚房,為免被發現而四處躲避,在廚房和餐廳中高速穿梭一場,簡直便是彼思 show quali 之作,鏡頭很長,一直跟著味王,驚險如像坐過山車。片中老鼠的動作也非常像真,動畫師在老鼠身上下了不少苦功;群鼠出動的場面也不少,每一格都花了很多心血。

如果一定要雞蛋裡挑骨頭,就只能說闊條麵的角色性格有點模糊,女主角喜歡他的理由也有點欠描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及人鼠之間,不過,味王才是主角嘛。總之,《五星級大鼠》是出色之作,不容錯過。就像片中的味王一樣,彼思是真正的高手,能給客人驚喜,不會凈是給你菜單上的菜色。

Transformers (2007) 變形金剛

雖然導演是米高比爾(Michael Bay),但作為監製的史匹堡再次顯示他仍是當今影壇最懂得運用電腦特技的電影人之一。史匹堡和占士金馬倫等人,真正能夠把電腦特技融入故事、人物,金馬倫早在剛開始有電腦特技時的《深淵》(The Abyss,1989)、《未來戰士續集》(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1991) 中已能做到,利用電腦特技創造了重要角色。史匹堡則在《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1993)把電腦特技發揮至淋漓盡致。聰明的他,在《強戰世界》(War of the Worlds,2005)中開始把電腦特技應用到大型的機械人去,效果明顯比《智能叛變》(I, Robot,2004)等片高明。現在,《變形金剛》更進一步把電腦特技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境地,大量炫目的變形,結合打鬥、動作,看得人瞠目結舌。

故事講在鬥爭多年的兩個外星種族「博派」和「狂派」,他們為爭奪「能源方塊」,戰火蔓延至地球。正義的「博派」盡力保衛人類,阻止「狂派」欲消滅人類的企圖。很公式化的劇情,很日本動畫的劇情,老實說,對我們來說,是陳腔濫調,對美國人來說,才會比較新鮮。日本人可能會眼紅到極點,因為雖然老土,基本上電影的意念都是他們的東西,但他們卻沒有能力拍出這樣的電影,一直停留在為推銷玩具以拍的電視劇的簡陋程度。當然,史匹堡/米高比爾也不會不把故事美國化,《變形金剛》瞄準年青觀眾的電影,必須迎合他們的口味。事實上,它根本上實現了所有男孩的夢想:靚車‧索女‧機械人。主角輕易擁有了三者,那個男孩不想?米高比爾採用了《絕世天劫》(Armageddon,1998)的公式,把地球的命運放在一班平民身上,插科打諢,讓他們成為拯救世界的英雄。電影中的「第七部門」和連國防部長也不知道政府秘密研究外星人的情節,也與《黑超特警組》(Men in Black,1997)和《天煞-地球反擊戰》(Independence Day,1996)接近。簡言之,故事了無新意。本片的靈魂,是變形金剛們,和所有動作場面。

大概每個觀眾都不能否認,變形過程和動作場面的電腦特技非常高超細緻,前所未見,很多地方根本超越了肉眼所能欣賞的程度。例如在沙漠中穿插的機械人,便不容易做。不過,因為變形過程很快,而且雙方都是機械人,對打是有時分不清誰是誰,有時甚至一邊變形一邊攻擊,剪接也快。表面上有點浪費了精細的特技,但它給觀眾一個很高質的良好感覺,令人信服,而且讓觀眾覺得看一次不夠,將來的DVD有很大的支持,必然大賣,也確保了續集的市場,當然還有玩具和版權,最終一點也不會浪費。現今的電影的收入,已不再局限於一部片和觀眾入場的票房數字。如果《變形金剛》成功,其實還有另一條財路,就是日本人長拍長有的合體式機械人。以《變形金剛》的特技,必能拍出好看的效果。重要的是,合體式機械人應從未在荷里活片中出現過,應能帶給美國觀眾新鮮感。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2007)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

每一集的《哈利波特》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都目前為止,五集沒有一集可以稱得上精彩,儘管製作優良,不同導演仍風格統一。五集都如此,是改編的問題?還是是原著的問題?不得不承認羅琳是一個有毅力的作家,她成了富婆仍努力不懈,定期成書,而且越來越厚,証明她對作品認真。據說劇本都忠於原著,而且經過羅琳的同意,我沒有看過原著,但從劇片看來,她編的故事不算高明,總是拖拖拉拉,兜兜轉轉,明顯是為了把最後的對決留到第七集,這本亦無可厚非,但中間的過程不精彩,就令人不耐。就今集而言,佛地魔已復活,卻大費周章,只為要誘哈利波特取得預言,而預言是甚麼?竟然是「兩個只能活一個」,這還用多說?佛地魔費了那麼多的勁,有沒有被搵笨的感覺?

其實,換了導演,開頭的一場曾經給人不一樣的感覺,哈利波特被幾個少年在公園中對欺負,天上風雲變色,氣氛跟以往不同,但可惜之後無以為繼,走回舊路。哈利被逐出霍格華茲到聆訊一段,眾人不相信佛地魔復活,讓哈利收屈,讓觀眾替他不值,還可接受,但故事一直圍繞此點兜圈下去,發展到恩不里居出任黑魔法防禦術的老師卻不授法術,到哈利等組成「鄧不利多的軍隊」,由哈利教授同學們一些真正的護身法術的一大段,十分沒趣。編導也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好好發展哈利和張秋的關係,致使後來接吻一場也有點不明不白,哈利教教魔法忽然間便令二人感情進了一大步?編導也未免偷懶了一點吧,還是因為選了個不甚懂得演戲的女演員而無能為力?

本片最有趣的一條線,就是佛地魔能潛入哈利的思想,很可惜沒有被充分利用。原著/劇本很聰明地利用這條線讓哈利反潛入石內卜教授的思想,讓觀察一窺石內卜過去和他與哈利父親的關係;又經營出佛地魔向哈利投射天狼星被擒,不知是真是假,誘哈利去取預言的劇情。但到最候哈利被佛地魔潛入思想,編導卻只靠舊鏡頭和哈利的表情來表達,而不是讓哈利反潛入佛地魔的思想,讓觀眾看看佛地魔的內心,並讓哈利找到弱點將他逐出自己,浪費了之前的伏筆。有頭沒尾的情況也出現在怪角和奈威父母被殺的兩條線上。

另外,新加入的角色也給人印像不深。露娜只發揮了提供飛馬的作用(不是只有她和哈利的才看到飛馬的嗎?其他人怎樣騎?);貝拉是重要角色,她殺了與哈利波特最親近的天狼星,但幾乎全沒有她的戲,浪費了好演員 Helena Bonham Carter,殺天狼星一場也很沒效果,天狼星莫名其妙的便被殺死了。導演 David Yates 掌舵成績一般,但下一集仍是由他執導,未敢樂觀。

Planet Terror (2007) 索女.喪屍.機關槍

你可以說此片製作簡陋、核突、bad taste、cheap,但它正是向這種低成半但娛樂性豐富的B級片致敬之作。回想一下,我們都是看這些片長大的,我們都曾經甚至現在都喜愛這些片多於故作高深的電影大師作品,影迷看此片應有共鳴,它絕對好看過《哈利波特》。

形式上,導演羅拔洛迪格斯(Robert Rodriguez)上次玩完漫畫feel,今次再玩舊片feel,故意把海報和拷貝弄舊,營造那種不知重映過多少次的70/80年代的舊片感覺,甚至還有假片頭(也有可能成真,IMDB 真有此片資料),假燒菲林(而且還真的跳了部份「重要」劇情),總之令你仿如親臨美國專放映B級片的 grindhouse 影院,十分瘋狂有趣。這些影院通常連播幾部片,所以此片在美國是和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的《玩命‧飛車‧殺人狂》一起上映的,但香港的院商當然睬你都傻,當然是一開二,重好過加價。跟據海報, 《索女.喪屍.機關槍》其實是「接力第二激」,但院商安排此片先映,可想以知此片必比《玩命‧飛車‧殺人狂》更有娛樂性。

製作上,此片的整題感覺很像導演當年的超低成片成名作《Mariachi, El》(1992),導演同樣身兼多職,編劇、導演、攝影、剪接、音樂、甚至特技,真的難以置信;劇情也同樣豐富,有趣多變,絕不扮藝術,但又絕不欺場,玩得很盡。這種風格正是導演的強項,只要玩得有節制些再加上一點格調便會拍出如《罪惡城》那種好片,任由他發揮便會拍成如此片般娛樂性強但隨時會變成過火或兒戲的電影,例如把機關槍接的在女主角的斷腳上便不是每個人也受得了,好在此片擺明戲謔B級片。事實上此片已是處理得較好的作品,導演的前作如《三步殺人曲》(Desperado, 1995) 或《殺手攻略》(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2003),便把機關槍甚至火剪炮放在結他盒中狂掃,導演過癮,觀眾則未必。

洛迪格斯和塔倫天奴的確有相似的地方,他們都能寫出故事性強的劇本,不只是一味玩形式,玩 cult。就本片而 言,劇本便是示範作,情節豐富流暢,人物眾多又不會面目模糊,節奏明快又不乏細微之處,撇開了形式,還是一個很紮實的劇本,有幾多B級片的劇本能有如此水平?舉例來說,片中的荒誕的人物關係包括:兄弟(拼命研究烤肉方法的燒烤店老闆和亟欲知道秘方的警察弟弟)、夫妻(懷疑妻子有奸情的可怕醫生,而同是醫生的妻子偷情的對像竟是女人),分手後重逢的情人(有秘密身份的神槍手艾雷和斷腳索女采妮),次要一點的還有父女(老警長和醫生妻子),母子(叫兒子開槍殺父的醫生妻子)等,密集的細節,一浪接一浪的揭開人物間的微妙關係和推進劇情,實在相當高手。

演員方面還有布斯韋利士和塔倫天奴客串,布斯韋利士只是出場擺擺款,純粹參與和支持;塔倫天奴則再次証明他是一個爛透了的演員,還是寧願看他編劇導演的電影,上次的兩集《標殺令》真的令人叫絕,《玩命‧飛車‧殺人狂》無論如何也要捧場。

後記:終於看了《玩命‧飛車‧殺人狂》,唉,大失所望。Mr. 塔倫天奴,難道你已江郎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