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th Century Boys (2008) 20世紀少年

《20世紀少年》不但是漫畫家浦澤直樹的最高傑作,也是日本漫畫的代表作之一。其構思新穎,異想天開,劇情豐富、縱橫交錯、佈局奇詭,令讀者欲罷不能。我追看了此漫畫8年,每看完一期,便熱切期待下一期,興趣不減。可能漫畫成功,尾段的劇情的確有點拖延,但整部漫畫仍是傑作。漫畫最後兩集出版時,封面的書條上報導日本決定將漫畫映畫化,大為興奮,期待至今,雖然也有點擔心電影版如何拍那個巨大機械人。電影甫上畫,急不及待入場,結果並沒有失望。基本上,此片可謂原汁原味,準確地呈現了漫畫中的世界,另我等浦澤迷大感欣慰。

作為漫畫家,浦澤畫功超卓,漫畫本身無論情節或分鏡電影感極強,本片中很多場面甚至連分鏡也按漫畫來拍,可想而知。日本漫畫家有兩類,一類只畫不編,劇本需要由其他作者提供,或改編小說,另一類則自編自畫。浦澤屬於後者(雖然早期他也做過前者),作為編劇,他便明顯比其他漫畫家強得多,故事結構、人物性格、劇情的舖排,甚至比專業的編劇還要出色。所以浦澤是奇才,但他的漫畫題材手法不算大路,男主角通常不是俊男(本故事的主角健次更可說是醜男),在香港除了漫畫迷恐怕認識他的人不多。但今次日本製片人肯豪擲60億日元拍3部作,從他們的信心,可見此漫畫的成就。

原作漫畫版共24冊(20世紀少年1-22集,21世紀少年上下集),此片劇情來自1-7集,原作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把7集的劇情濃縮為一部電影並非易事,本片長達140分鐘,仍稍嫌不足,尾段有點倉促。相反,沒有看過原作的觀眾則可能會覺得冗長,有點難以消化。事實上,原作提供了極佳的材料,最聰明的改編方法,無疑是去蕪存菁,不作改動。基本上,編劇只是把原來逐一披露的劇情剪接回較正常的時序,讓觀眾容易跟隨。

故事背景橫跨1960年至2018年,時空交錯,是香港觀眾最不習慣的模式,劇本亦已盡量減少時空的跳躍。但其實此故事之魅力所在,正是其不同的時空。2000年血洗大除夕,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朋友」究竟是誰,他的動機是甚麼,成為故事中心謎團,其懸疑性一直保持住故事的引力,令讀者一直追看下去。故事中的時空共有三個,即主角們的童年(60-70年代)、中年(20世紀末)及2015年,而2015年才是故事中的「現在」。在2015年,還有一個虛擬時空,模擬六七十年代,讓角色能夠親臨過去,是第一個時空的巧妙延續。這個時空,主要是懷舊,是那個年代的童年生活的集體回憶,浦澤的巧思卻把這些回憶轉化成「朋友」的動機,變成巨大的懸念。20世紀末的時空,寫的卻是中年寫照,理想的落空,現實的殘酷,以前最壞的「死肥仔」偏偏在社會名成利就,以前夢想幹大事,拯救世界,早已遺忘,所以浦澤喚醒他們,再給他們一次機會。至於未來世界,則是對現今世界的反諷。秩序井然的社會,其實是假象,真實是強權、打壓、思想箝制,當權者欺世盜名,滿嘴謊言。三個時空、各有懸而未知的事件,因果相關,逐步揭開,形成此故事的張力。現在電影觀眾看到的,主要是第二個時空的劇情,很多有趣的劇情,仍未上演。覺得此片好看的觀眾,務必要看下去。覺得不然的觀眾,也請不要放棄,好戲還在後頭哩。

劇本忠於原作,導演堤幸彥大概也是原作的忠實讀者,他成功地拍出漫畫中的氛圍和神髓。造型和選角方面,十分神似,配角尤甚,反而可能是為了市場需要,健次和雪路選了唐澤壽明和常盤貴子,比原作的人物漂亮。不少劇情,也拍出原著的感覺,眾人勢孤力弱,為拯救地球,捨身赴義,也成就了小孩的夢想,令人感動。日片的可貴之處,就是其令人感動的地方,充滿了東方味,試想此故事若落入荷里活手中,會變成甚麼樣子?除了特技較優,原作的味道必定蕩然無存。這種文化的獨特性,無可取代,我們香港人自小被日本電視及漫畫薰陶,所以也能體會共鳴。

WALL·E (2008) 太空奇兵 ‧威E

毋庸置疑,彼思還是技高一酬。儘管 Dreamworks 亦步亦趨,在製作上不斷進步,《功夫熊貓》亦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太空奇兵 ‧威E》一出,高下立見。彼思不斷突破自己,令人佩服。此片無論在畫功、故事、人物、主題皆超越了以往彼思的電影,其他公司更是塵莫及。當其他公司的產品仍以小孩為對象,彼思的動畫早已做到老少咸宜,其主題之深度,遠超過一般動畫的要求。例如《五星級大鼠》便是講對理想和自我提昇的追求,又道出評論者應有的態度。而今次的主題亦是多重,並非只是環保那麼簡單。

在此片之前,個人認為彼思的動畫以《五星級大鼠》的主題最具深意,而故事上則以《怪獸公司》最有創意。但此片卻同時將兩片的地位都取代了。看一下幕後人員名單,編劇兼導演是安德魯史丹頓 (Andrew Stanton),他正是《怪獸公司》的編劇,而《海底奇兵》也是由他編導。連續寫出好劇本,証明此君實力非凡。其實他的劇本早已衝出動畫領域,《海底奇兵》曾經被提名過奧斯卡最佳劇本,雖然敗於《迷失東京》,但《海底奇兵》也奪得了當年的最佳動畫。若明年的奧斯卡他憑本片再度被提名,誰也不會覺得意外。

看預告片時,實在想不到這樣一個概念(地球上最後一個機械人遇上700年後的新型機械人)可以發展到如此精彩和感人。早聽說了此片對白極少,仿如默片,進場後發覺身邊坐著幾個小孩,我暗忖沒有很多惹笑的粵語配音對白,不知他們有沒耐性。但出乎意料,此片之吸引力,竟足以令小孩大部份時間都細心觀看。事實上,本片對白雖少,但由頭到尾充滿驚喜,一直令人會心微笑、大笑。單就兩個機械人外型的對比就已經很有心思,威E還是個履帶式行走的機械人,Eve卻是浮在空中。無論在外型或意義上,威E和 Eve 都像 Walkman 和 iPod,是不可能的一對,但編導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給你看。

威E也令我聯想到不久前放映的《魔間傳奇》(I Am Legend)和《街頭超人》(Hancock),兩片都是由韋史密夫主演。《魔間傳奇》中,韋史密夫是地球上唯一的生還者,而在《街頭超人》中韋史密夫也以為他是他的族類中的唯一人,他們和威E一樣,同是天涯寂寞人。幻想一下,如果此片是真人版,韋史密夫飾演威E,他被人類遺棄在地球,日覆一日處理堆積如山的垃圾,只能聽聽老歌,看看老電影,收藏一下垃圾自娛,每天渴望著電影中700年前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然後一個很美麗的新型機械人Eve(讓查理絲花朗來演吧)來到地球,威E愛上她,但她突然不再回應,並被太空船帶走…劇情是不是同樣好看?而本片劇本之佳,並不止於故事,有趣/感人的細節,俯拾皆是。《五星級大鼠》大膽到用坑渠老鼠做主角,本片更進一步,用蟑螂來做寵物,問你服未?Eve 進入了休眠狀態,威E一直陪伴左右,初看好笑,但後來 Eve 從播放記憶中親自看到大為感動,就是很好的舖排。片中太空船上那個清潔機械人也是漂亮的伏筆,它一直堅持清潔威E留下的污漬,多次出現,最後卻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片末 Eve 替威E換了零件所引起的變化,更是牽動人心。

如果說此片是偉大的動畫,一點也不以為過,此片內外兼備,不但影像出色,情節精彩,主題也呈現多重意義,而且與劇情完美結合,不露痕跡。第一重意義,當然不用說就是環保。第二重也當然不用說就是愛情,但它不是一般的愛情,而是發生在機械人之間的愛情,威E向我們人類示範,甚麼是不離不棄的愛情,與太空船上的人類,只顧自我享樂,無視身邊的人,是強烈的對比,這其實就是對現代人生活態度的諷刺,是威E令他們離開座位,再次發現、接觸身邊的人。劇本的第三重意義,是對逝去的事物的重新肯定,威E聽的是老歌,看的是老電影,想望的是跳舞、牽手、接觸。而威E亦引發對地球一無所知的艦長去認識並認同過去的美好事物。而現代人卻像生活在太空船上,終日沉迷吃喝,不做運動,弄至個個癡肥,只懂在網上/廣告上尋求不存在的東西。威E 喜歡 Eve ,送給她的的,自然是他珍而重之的東西,那是甚麼?(不是鑽戒,鑽戒早被威E棄掉了。)只是一株植物和能夠發光發熱的火,只是最基本的東西,但便已彌足珍貴。就是這麼簡單,如果我們還不覺悟,那麼我們就和那些坐在移動椅子上,終日看著虛擬世界渡日的癡肥人沒有分別了。

Red Cliff (2008) 赤壁

一直擔心這種所謂千軍萬馬的電影還可以怎樣拍下去,即使是吳宇森,也不能令人放心。這種場面第一次看會覺得震撼,看過幾次便會厭倦。好片如《投名狀》,好看的地方都不是戰爭場面,而是兄弟三人的戲。《赤壁》片長達146分,頭尾共有兩場大戰,技術上拍得再好,也都是千篇一律。(反而西片《戰狼300》拍出手起刀落的痛快淋漓,但那種電腦遊戲式的畫面又不適合用來處理這種中國式歷史故事。)結果一如所憂,《赤壁》平平無奇。

對投資者而言,把《赤壁》一開二也許是正確的商業決定,但對付錢看戲的觀眾而言,絕對是一個錯誤。《赤壁》人物眾多,劇本對各人均有兼顧,但主線的基本情節不足,只靠兩場大戰來填塞篇幅,支線的情節又不夠趣味,差不多兩個半小時的戲是過長、拖延,明顯是為了要把主戲「火燒連環船」留給下集。觀眾絕對寧願看三小時的戲一氣呵成,也不願看見故事斬件上,還要付雙倍的錢。吳宇森說過會把海外版將兩片剪成一片上映,那才是恰當的做法。

吳宇森有盡力在戰事中表現角色的「義」,片初趙子龍(胡軍)不須劉備明言,獨力義救其妻兒,趙子龍飛身救嬰孩,片尾周瑜(梁朝偉)亦飛身替趙子龍擋箭,但兩場戲皆被冗長的打鬥所掩蓋而不能拍出效果。拍得較好反而是文戲,中段周瑜和諸葛亮(金城武)相識相交,兩人以琴音對話,一切盡在不言中,頗有「一時瑜亮」的意境。感情線方面,周瑜和小喬(林志玲)一開始已是恩愛夫妻,劇本把他們描繪得相親相愛,甚至還加了吳宇森在華語片中少拍的床戲,但就是拍不出小喬那份害怕失去周瑜的擔憂,雖說曹操(張豐毅)實為小喬而來,但小喬一心向著周瑜,三角關係並不構成。另一方面,編劇似乎有意在孫尚香(趙薇)嫁劉備前,把諸葛亮和孫尚香配成一對,但在此片中二人關係也尚未發展成型。歸根究底,全因為故事被被硬生生的斬開之故,除了曹軍壓境,一切情節皆未發展至能吊人胃口的地步,所有的衝突尚未發生,觀眾又何來急不及待想看下集的衝動?不過結尾那個跟隨白鴿從諸葛亮手中飛到曹營的長鏡頭不俗,總算挽回一些期盼。

下集且看吳宇森能否力挽狂瀾,他的拿手好戲──願為朋友犧牲個人的戲碼還未上演。吳宇森有意把周瑜和諸葛亮拍成知己,又預告二人將會變成敵人(應是荊州一事),但他的電影中的英雄即使對立,往往仍惺惺相惜,不知他如何處理瑜亮之爭,希望他自有一番動人的詮釋。此外便是「火燒連環船」,看預告片頗有看頭,希望不要重蹈此片中的兩戰的覆轍。

The Dark Knight (2008) 蝙蝠俠 – 黑夜之神

暑假猛片如雲,但最令人期待的還是本片,不是因為在香港取景,也不單是因為上一集的精彩,而主要是因為兩個人:導演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和飾演小丑的希夫烈達(Heath Ledger)。不是人不在了才說好話,希夫烈達在此片的完美演出有目共睹,的確光芒四射,他超越了積尼高遜,好得幾乎令人想哭,因為這樣的一個天才演員,竟然已經英年早逝,實在太過可惜。唯一的安慰是,就憑《斷背山》和本片,希夫烈達應足可名垂影史了。

導演延續上集的「寫實」手法,把漫畫感減到最低,今集的反派甚至沒有甚麼能毀滅全城的「大殺傷力武器」,只用了最平常的炸藥而已,科幻程度連《虎膽龍威4.0》也不如。新的裝備也不過是換了戰衣和改變了蝙蝠車罷了。但這正是新蝙蝠俠之「新」,導演把這類超級英雄片與劇情片巧妙融合,所以此系列不單止於動作、特技,也有迂迴的情節、複雜的人物、深刻的主題。

荷里活雖也有不少導演像路蘭般能編能導,但很少寫得像他的好。路蘭的劇本不但好,而且破格創新。他的《凶心人》不用多說,其完全顛倒時間線的手法是前無古人的經典;《蝙蝠俠:俠影之謎》反璞歸真以寫實拍幻想;《死亡魔法》中的敘事蘊含倒敘中的倒敘,其手法亦如同魔術。而本片則用了層遞式的多線並行敘事,令劇情更高潮迭起。路蘭的劇本常常錯綜複雜,但架構巧妙,而且永遠條理分明。他絕不會低估觀眾的智慧,或遷就觀眾的理解能力,他就是有能力把複雜的意念拍得深入淺出,能夠領會的觀眾固然能獲得無窮樂趣,即使一般觀眾亦會被其變化多端的情節所牽引。劇本由開頭的一條線(阻止小丑殺哈飛丹特),突然急轉為三條線(拯救女主角、拯救哈飛丹特、小丑逃出並救走黑道銀行家),再進而發展到四條線:蝙蝠俠得 Lucius Fox (摩根費曼)之助追捕小丑、兩條船上的生死抉擇、和變成「雙面人」的哈飛丹特追殺占哥頓及其家人)。當中還要穿插蝙蝠俠愛情線的三角關係,蝙蝠俠身份被揭露的危機,和小丑將哈飛丹特扭曲為「雙面人」的劇情。如此複雜的情節,編劇少一點駕馭能力也不行,但路蘭卻能把這麼多條線編織得天衣無縫,令觀眾透不過氣來。

但路蘭的劇本最難得的還是,它不只有匠心獨運的型式,更有發人深省的內容。本片講的是人性的兩面,善與惡,界線模糊,一念之差,人便可以由善轉惡,或者相反。前者最明顯不過的代表人物當然就是哈飛丹特,痛失未婚妻,令他由「白騎士」變成了「雙面人」。此外還有船上那個差點便要炸死犯人的平民,和那些要殺死想揭露蝙蝠俠身份的核數師的市民。當一般人受到威脅,他們便會不惜犧牲他人以自保,這便是人性中的惡。相反,人亦可以由惡轉善,船上的犯人拒絕炸死平民,展現了人性的光輝,最猶豫不決的反而是沒有帶罪在身的其他人。小丑這個人物代表了最大的惡,他的惡甚至已經超越了「萬惡」的金錢。蝙蝠俠則代表了最大的善,他是「黑騎士」,甘願犧牲自己(自首)來保護別人,包括對自己有企圖的人(核數師),包括他的敵人(他寧願翻車也沒有撞死小丑),他更甘願負上不該負的罪名(哈飛丹特所犯)而走上逃亡之路。葛咸城的市民,代表的卻是我們,時常備受考驗。善與惡、黑與白,就像「雙面人」手中硬幣的兩面,在人性中同時存在,分別是你選擇哪一面。

本片在香港拍攝的一段其實不一定需要在香港拍,導演選擇香港實在是他給我們的面子。事實上,離開了葛咸城,反而稍微破壞了那種亦虛亦實的背景氛圍,但聰明的導演當然深明此點,看他用了最少的鏡頭去交代背景便知道。演員方面,除了希夫烈達好看,米高堅和摩根費曼也不容忽視。他們戲份雖少,但不可或缺,他們一黑一白,仿如蝙蝠俠的左右護法,沒有了他們,蝙蝠俠也會失色。唯一小小的美中不足是 Rachel Dawes 這個角色換了人,不是因為 Katie Holmes 好,也不是因為 Maggie Gyllenhaal 不夠好,只是臉孔變了,不免有些微怪怪的感覺。

Hancock (2008) 街頭超人

雖說荷里活不斷拍超級英雄電影,而且是續集、第三集的拍下去,新意欠奉,但平心而論,製作人也有盡力推陳出新,說的不單是電腦特技,還有其他非技術層面,例如《蜘蛛俠》的人性軟弱化,《新蝙蝠俠》以寫實拍幻想的表現手法,《超能特攻隊》的超級英雄家庭化等,現在《街頭超人》更是徹底顛覆了超級英雄的形象。一般超級英雄皆受人愛戴,但如果超級英雄乞人憎又如何?本片便是從這個概念而來,是頗新鮮有趣的意念,編導也把這個題材玩得不錯。

本片的情節起伏頗大,街頭超人 Hancock(韋史密夫)由不受歡迎,到自願入獄、自我改善、重新被市民接受,至驚聞過去的真相、超能力喪失、死亡和重生,都在短短的92分鐘片長中經歷了。劇情稱得上大起大落、曲折精彩,起承轉合都能拍出戲劇效果,也有神來之筆。但若是苛刻一點的話,也可以說它有點粗枝大葉,不夠精緻。現在此片偏短的片長是不是為求緊湊而被大幅刪剪的結果?不得而知。如果不是,則事實是仍有篇幅把人物寫得精細一點。韋史密夫和查理絲花朗是型男索女,演技也了得,韋史密夫兩度提名奧斯卡金像影帝,查理絲花朗更是金像影后,應該多給他們演戲的機會。

此片也不是沒有細膩之筆,例如兩張《科學怪人》(1931)的門票,便已暗示了多重意義:年代的久遠,他曾經有過同伴,「科學怪人」亦是語帶雙關。但編劇在這方面的描寫,亦無再進一步。其實他雖不老不死,但沒有同伴,孤單寂寞,又被人當作怪物,一點也不快樂,所以醉酒度日,但編劇並無刻劃。以前有一部電影《挑戰者》(Highlander, 1986)也是講不死人,它提到一點頗佳,就是他們都要重覆面對自己所愛的人比自己更早老去和離世,非常痛苦,但此點也沒有被利用。當然,基本上此片是動作片而非劇情片,也不應太過苛求。

若論動作,通常這類片都會出現反派力量增強,形成對抗,好讓正反雙方對戰,但此片反其道而行,反派只是常人,危機來自主角自己的力量減弱。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不落俗套,不會流於公式化,壞處是反派力量太弱,令人印象不深,危機也感太低。不過,此片算是做到了一定的平衡,片尾編導也成功利用主角和同伴的同生共死,拍出了一點悲壯。埋單計數,此片雖非一流猛片,但娛樂性豐富,創意可加,並不是荷里活的暑期例牌菜,值得捧場。

Wanted (2008) 殺神特工

本片可能是自《罪惡城》(2005)以來最酷的漫畫改編電影了。它無疑有頗重的《Matrix》(1999)影子,但劇情、敘事角度、細節皆有其獨到之處,足以令它自成一格,並能與《Matrix》相提並論。同樣是質疑世人生活的空洞虛幻,《Matrix》還要藉科幻世界來比喻,《殺神特工》卻是現實(雖然它所敘述的環境同樣脫離真實),編導更直接地用主角的獨白向觀眾「挑釁」:”I was ordinary, and pathetic, just like you.” 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主角更直接向觀眾質問。你可以說這種寫法太露,編導現身借主角的口說話,但放在這部手法大膽、天馬行空、不按牌理出牌的電影中,又覺並無不妥。

最不按牌理的,當然是可以轉彎的子彈。但這正是此片中最有代表性之處,為什麼我們的想法只可以一成不變地直線進行?讓它轉彎,便可開啟出很多可能性。除此之外,不少場面也處理得很有創意。例如開場殺手遇襲,他衝出房間,走進電梯,卻原來是要有足夠距離破窗而出,跳到對面大廈天台反擊敵人。這種手法雖然誇張,但它定義了電影中的世界,提醒觀眾這是一部漫畫改編的電影,就等如告訴觀眾這是一部武俠片,飛簷走壁、隔空傷人是可行的。然後編導便可以馳騁其想像力,例如仿如長程導彈的子彈、神奇的療傷浴、子彈空中攔截子彈,創意無限,只要在電影世界的遊戲規則之中,又有何不可?

其實本片劇情的主軸不新,不離殺手集團追殺背叛的殺手,但其新意在於敘事角度不是放在被追殺的殺手上,反而在被威脅的組織。組織找來唯一可與殺手抗衡的人,但此人竟然是個失敗的會計白領。編導成功地使故事的發展出人意表,除了選對了角度,選角也聰明,找來犘根費曼 (Morgan Freeman)和安祖蓮娜祖莉(Angelina Jolie)來演,成功瞞天過海。

導演添姆碧文比托夫(Timur Bekmambetov)是俄羅斯人,導演技巧令人精神一振,他的《守夜神》(2004)和《守日神》(2006)讓他打進荷里活,第三集《Twilight Watch》(2009)還將會是英語片,實力不容輕視。看他拍此片的手法,技巧嫻熟,爽快利落,鏡頭靈活多變,快慢鏡緩急自如,動作場面剪接快速,音樂強勁,令觀眾情緒高漲。單憑觀感猜他很年輕,但上網查一下發覺已47歲,以往的作品也不多,但他技巧的確出眾,充滿活力,講故事也引人入勝。個人認為他才是本片的最大驚喜,看完本片,令我很想看看《守夜神》和《守日神》。

Sparrow (2008) 文雀

如果《放‧逐》是杜琪峰的《英雄本色》,那麼《文雀》也許便是他的《縱橫四海》。如果《放‧逐》是杜琪峰的《Once Upon a Time in Macau》, 那麼《文雀》也許便是他的《Once Upon a Time in Hong Kong》。《放‧逐》和《文雀》南轅北轍,但奇妙地仍然一脈相承。兩片有著有趣的對比,也同時存在有趣的類同。它們是陽與陰、重與輕,暴烈與溫柔,但它們訴說的是同一個天空、同一個夢想,就是杜琪峰心中的樁三十郎──男子漢的俠義和洒脫。《放‧逐》講的是男人與男人間的情誼,而《文雀》講的是男人對女人的感情。

同樣是四個男人,同樣是沒有家庭羈絆的浪子,《放‧逐》中的仁義重如泰山,為朋友,義無反顧,《文雀》中的卻輕如鴻毛,或者應該說,輕如他們口中的薄刃。基本上,他們充其量也不過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罷了。只有棋(任達華)是眾人皆醉我獨醒,他一直想置身事外,直止身份被張揚和兄弟被擒才肯出手。但他們的洒脫在於對珍妮(林熙蕾)這個女人的態度,他們當然喜歡她,但他們決定幫她時,並無妄想期望,傅先生(盧海鵬)讓珍妮離開他後,下一場戲便是四人送別她。他們強作瀟洒,只在心中依依惜別。對他們而言,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能佔有。若你喜歡一個人,應該讓她自由。一開場,一隻文雀飛進棋的家中,棋捉住它,第一件事並不是要把它囚在籠中,而是把它放掉。「自來雀」,便是珍妮的象徵。珍妮把棋拍的照片燒掉,暗示她不希望被攝(capture),渴望自由。最後傅先生故意讓珍妮離開她,也是這種割愛的情操的體現。

此片的題材很小,只是幾個「文雀」(扒手),雖云專業,但技巧不外乎碰撞、刀片,在第一場介紹四人合作時已出盡,但編導竟然能將之無限提昇至高潮戲的雨中扒手對決,可謂藝高人膽大。此場「大戰」不容易拍,沒有大動作,沒有奇峰突出的情節,只是兩方陣營過一條馬路,杜琪峰用慢鏡頭、場面調度、剪接、配樂拍出氣氛,功力非凡。傅先生因刀片見血而認輸,也是武俠意境,與《放‧逐》遙相呼應。

此片雖非大片,沒有甚麼大場面,但全片充滿小懸疑,趣味盎然,清新可喜。親切的香港舊區街景、出色的小調式配樂,更是美妙的視聽經驗。杜琪峰近年產量雖多,但仍然讓人驚喜不絕,一些表現他個人理想世界的電影如《柔道龍虎榜》、《放‧逐》和此片都是近年香港影壇的另類傑作。沒有了吳宇森,我慶幸香港影壇還有杜琪峰拍這些男性的浪漫電影。看過本片,我更熱切期待他再次與周潤發合作的電影《紅圈》(《奪寶群英》)。

Missing The Movie (2008) 深海尋人

徐克終於肯放下武俠片,令人振奮。本來自《蜀山傳》(2001)後已對徐克失望,但非武俠片吸引到我再次入場。初看宣傳,以為是懸疑驚慄片,看了一會竟然是鬼片。但印象中徐克好像沒有拍過鬼片,所以也有興趣看看徐克怎樣拍這個類型。可能徐克拍了《鐵三角》後想重投劇情片和杜琪峰較量,但結果再次令人失望。

本片的第一個鏡頭仍然令人充滿期待,鏡頭在沖繩海岸高速低飛,工作人員名單出現在海面上和岩石上,雖然類似的鏡頭在西片中屢見不鮮,但出現在港產驚慄片中,仍覺新意。開場不久,水底遺跡的出現,也很有新鮮感,但主題曲一出,還要有歌詞和字幕,便令人洩了氣,手法未免有點過時。如果新藝城還在,製作出來的電影大概便是這個樣子。

說來有趣,二十年前徐克、林嶺東和杜琪峰三人都替新藝城拍戲,徐、林的電影光芒四射,而杜雖也拍過破票房紀錄的賀歲片,但藝術成就遠不如徐林二人。後來徐和林先後拍過西片(都是由尚格雲頓主演),但成績很差。想不到二十年後形勢逆轉,杜琪峰成為香港頂級導演,徐和林無論產量和質量都大幅下降。《鐵三角》由杜琪峰壓軸,二十年前一定是相反。今時今日,徐和林都沒有再拍西片,而荷里活則在等杜琪峰執導。

回說本片,徐克肯改變戲路,嘗試自己沒有拍過的題材,終究是好事。但另一方面李心潔一再拍鬼片,終究是壞事。製片人不敢創新題材和大膽選角,只會局限了港產片的生態環境。也許徐克想走日本鬼片和彭氏兄弟的路,藉鬼片打出海外市場,但本片成績不能與《午夜凶鈴》和《見鬼》比較,主要是劇本力有不逮。作為導演,徐克在本片中仍見功力,有幾場戲拍得頗為陰森,令人膽戰心驚,有時他還不用一般的陰暗場景來營造氣氛,反而反其道而行,採用日景,只用心理恐怖的手法來嚇人。例如Simon(張震)帶高靜(李心潔)回家一場便如此。接著的一場電梯遇鬼,明抄《見鬼》,但徐克仍然照拍,可見信心十足。事實那場戲也的確恐怖,成為全片最驚嚇的幾場戲之一。另外,被尋回的人頭被送到高靜家中,高靜打開鐵箱欲看的那場戲也足可嚇人。但是,幾場戲拍得好,對整部戲的幫助不夠。徐克雖有功力,但鬼片畢竟非其強項,整個鬼戲的部份不及後輩彭氏兄弟。有的地方,例如群鬼在高靜家中出現,和後來與鬼直接對話的場面更有點「畫公仔畫出腸」了。

徐克理應比彭氏兄弟強的地方是劇本,但此片中又並非如此。徐克在本片中自任編劇,他不甘於拍一個單純的鬼片,還企圖拍出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他不惜上天下海,拍了飛行和潛水的鏡頭,他又不惜把故事扭到足兩小時,那一部港產鬼片有這樣的規模?可見此片並非一般的低成本港產製作,而是有意進軍海外市場的野心之作。向原類型的電影注入新意,原本也是徐克的強項,無奈此次也不成功。首先,整體架構似大衛連治的《失憶大道》(Mulholland Dr.,2001),其他的元素則熟口熟面,格格不入的人鬼情未了愛情線更可以說是敗筆。真相揭露後的一段明顯太長,破壞了全片的節奏和結構,高潮後劇情的張力已鬆懈,根本無法再抓住觀眾的情緒這麼久。而且那一段戲的也有點說不通,因為高靜已經看見真相,為何她仍處於失憶的狀態?如果之前的戲不是真實,那麼出現過的鬼也不是真實。但之後的劇情徐克又明示鬼魂的存在,便是推翻再推翻。雖然也無不可,只能說是有點任意。徐克雖是老薑,但拍鬼片經驗未夠老到,很多元素未能有機地融合,成績一般而已。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2008) 奪寶奇兵之水晶骷髏國

闊別19年,《奪寶奇兵》第4集的確令人引頸以待,不單是因為夏理遜福再演 Indiana Jones,更大的理由是史提芬史匹堡肯再親自執導。除了《侏羅紀公園》,《奪寶奇兵》是唯一史匹堡肯執導續集的系列電影。與拍第3集時比較,史匹堡已是兩屆金像導演,現在的他如何拍這種商業片,才是令人好奇之處。結果是,他毫無包袱,仍然拍出娛樂性極豐富的冒險片,遠勝其他同類片如《加勒比海盜》(2/3)、《盜墓迷城》(1/2)或《驚天奪寶》(1/2)等。史匹堡的電影經常有外星人出現,羅茲威爾事件也不時在荷里活電影中被使用,不是新橋,但是史匹堡要講 Indiana Jones 的「第三類接觸」故事,又有誰比他更有資格。

若單論劇情,本片並不比同類片好,劇情非常簡單,重要的是追尋寶藏和奪寶的過程,此片在這方面則製作得十分精彩。史匹堡文武雙全,無論是商業片還是藝術片,他的劇本一向精心計算,拿捏準確,今次也不例外。他的長處是懂得適當調節自己,用適當的手法來處理不同的題材。在本片中,史匹堡仿如回到年輕時的他,只是技巧更臻完美。拍這類娛樂片時,他不會拘泥於微枝末節、被局限於物理邏輯,他手法明快,大刀闊斧,但又不會粗枝大葉。例如躲入雪櫃避核爆一場,當然誇張,但勝在過癮,爆炸時雪櫃飛出,快過駕車逃走的人,高速墮地還安然無恙,可有令你想起他以前曾經用橡皮艇跳出飛機逃生?本片除了幾場交代劇情的戲,幾乎是全動作,奪寶戲此起彼伏,既緊張又有趣,最難得是製作上一方面運用了現今高超的電腦特技,但一方面又保留了與前三集相近的觀感,整個系列的感覺依然統一,連海報亦然,此亦為史匹堡細心和聰明的地方。

一如往常,史匹堡精於運用特技。一、他從不濫用,不會以特技掛帥。二、他擅於將特技溶入場景,溶入劇情,他會將特技用於前景或背景,而中心仍是演員演戲,絕不喧賓奪主。例如結尾一場,背景中迷城由崩潰到海水湧入,中間經過幾過階段,很有層次,難度很高。三、他經常將特技用於細節,使畫面或動作更驚險,視角更新穎,但從不賣弄,不留心甚至不會發現。他不時把鏡頭放在令人意想不到的位置,或在動作場面中使用難度很高的鏡頭運動,外行人如我等觀眾很難想像實際是怎樣拍攝的,製作特輯一定很有趣。還有一些場面根本分不出是電腦特技還是實景拍攝,很可能是兩者並用,例如在樹林中兩車追逐爭奪水晶骷髏頭一場,鏡頭在移動中的兩車間前後左右追拍,靈活得匪夷所思,而且過程中還有複雜得仿如舞蹈的動作設計,媲美成家班,緊張刺激。出色的動作設計還有墓地一場,神出鬼沒的土人,頗有新意。

演員中最出色是飾演蘇聯女軍官的姬蒂白蘭芝,她是超強的女演員,演甚麼像甚麼,口音維妙維肖,外國演員就有這種模仿不同口音的技能。至於夏理遜福,史匹堡一方面當然不會不明白無論他如何操fit也終究一把年紀,不會把他描述成年青力壯的英雄,所以找沙拉保夫來取笑他老,又可以為未來的續集舖路。但另一方面,史匹堡當然也十分明白沙拉保夫尚未夠班,他在片尾亦有暗示,片末沙拉保夫想戴上帽子,但最終被夏理遜福隨手奪去戴上,也許史匹堡也在夫子自道:薑還是老的辣!夏理遜福雖然真的回復了不少狀態,但歲月催人,正如戲中沙拉保夫所言:就老人家來說,身手不錯了。沙拉保夫的角色發展未完成(學識未夠,性格未成熟,身手頭腦也未展現),很明顯是留在下一集,但我估計史匹堡應不會再執導第5集了罷。(基於完全相反的理由,我希望佐治魯卡斯也不要自己來。)

Speed Racer (2008) 極速賽車手

等了五年,終於等到華高斯基兄弟親自執導的新作(上次的《V煞》他們只任編劇),今此不再是 Matrix 式的科幻動作,基本上,這是一部家庭片,比《變型金剛》正氣很多。據說此片在美國票房大敗於《鐵甲奇俠》,口碑也不好。但我對華高斯基兄弟有信心,繼續捧場。看後覺得此片雖然比不上他們的前作,但很明顯他們不想走舊路,希望拍出新的東西。事實上,作為導演,二人資歷不算深,第二部電影便是《Matrix》(1999),該片的成功所衍生的續集和電腦遊戲等,令他們一直忙了多年,作為創作人,任誰都想改變。在《Matrix》中,他們聰明地把電腦遊戲真人電影化,今次他們則企圖把動畫用一種新的形式真人電影化。的確,故事方面,未算突出,但視覺上卻十分成功,令人眼前一亮。

華高斯基兄弟寫劇本起家,劇本一向有水準,即使是《Matrix》第二、三集,如果你把兩集加起來,然後去掉那些過長的動作場面,仍然不失為一個有趣的故事,《V煞》也是改編自繪本,亦是佳作。在本片中,故事雖不見精彩,但仍有其曲折性和深度,不是劣作,主題也不是常見的以個人能力出發的「超越/挑戰自己」,而是找尋競賽的意義,編導借劇中人物 Racer X (馬菲霍士)說出:意義因人而異,必須自我領悟。對主角而言,他最後明白到的意義便是家人。劇本很平均地分配了劇情,主角與父母兄弟女友的關係都有描寫,當中以兄弟情為主,每條線也有令人感動溫暖之處,只是效果不強而已。主角與哥哥感情最好,但他哥哥在賽事中死去,他懷疑 Racer X 是他哥哥,這條線相當有吸引力,但主角與 Racer X 的關係寫得不夠,主要是不夠對手戲,也沒有引領觀眾猜測的細節,最後的揭露也嫌太直接。

華高斯基兄弟在本片導演的成績優於編劇,每一場戲,幾乎每一格菲林,其視覺效果均是經過精心打造,背景、陳設、道具、衣服等,用色大膽卻調和,既保留了色彩鮮艷的動畫觀感,又表現出別出心裁的色彩風格。這種色彩運用,由片頭開始(近年華納兄弟的電影常常製作配合電影色調的片頭),貫徹全片,十分悅目,應向美術指導致敬。賽車的場面也別具創意,飄移式的高速行駛效果,過山車式賽道,頗為新鮮。賽車場面畫面豐庫、剪接急速、音樂澎湃,拍出緊張感。美中不足是車上那些茅招裝置未免太過占士邦,離不開伸出或放出武器,又或者你撞我我撞你,有點例牌。導演花在後期製作上的心思層出不窮,連過場也很複雜,看無疑是好看,製作上仍可見自《Matrix》以來的創新,但就有點忽略了他們的另一強項,就是故事的概念。

演員方面,鄭智薰(Rain)的演技仍然不值一提,找他大概只為了亞洲市場,讓真田廣之行行企企才是浪費。《Lost》的馬菲霍士繼《絕點緝兇》(Vantage Point)後再次在電影中出現,但均只任配角,沒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不及《Lost》中出色,他外型不俗,演技也可,希望他仍有機會。此片人物眾多,戲份均勻,更要顧及劇情和賽車,雖然長達135分鐘,但篇幅仍不夠,每個演員都只有幾場戲,令人印象較深的是飾演媽媽的 Susan Sarandon,反而戲份最多的主角(艾美夏斯)表現最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