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 Man (2007) 鐵甲奇俠

此片不太起眼,奇俠的造型不算有型,編導的名氣也不大,無往績參考,所以起初覺吸引力不大。但看過片頭又覺得質素不差,決定入場一看,結果頗有喜出望外之感。編導聰明之處,是吸收了其他同類片的長處,最明顯的借鏡之作,無疑便是《蝙蝠俠俠影之謎》,兩片明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這條已是不成文的規定,很少人會犯(除了當年電影公司起用佐治古尼演蝙蝠俠),就是不用當紅的演員飾演超級英雄,以免其個人形象影響超級英雄的形象,觀眾是很容易抱先入為主的印象的;二、起用實力派演員擔任配角,而且是用現實的演法而非漫畫式的演法,提高實感,把這類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片重塑成較為接近現實的科幻劇情片;三、與蝙蝠俠相同,主角並無超能力,其力量來自高科技裝備,《蝙蝠俠俠影之謎》的導演高明地利用這點,仔細交代主角如何裝備自己,其間亦經歷試驗失敗,重現主角由平常人變身為超級英雄的過程,本片編導的處理亦同出一轍。事實上,如何轉變成為英雄,每每是這類片最好看的地方,所以通常第一集是最好看的,此片的奇俠的誕生也十分有趣,與別不同,竟然是為了逃生而在有限的資源下製造出雛形版的鐵甲。

此片另一成功之處,是選角,起用羅拔唐尼,其實也不無風險。相比於新一代的超人、蝙蝠俠和蜘蛛俠,羅拔唐尼已算是「中坑」,他亦不是有型靚佬,更留了鬍鬚,外形上有點輸蝕,但他憑演技搭夠。Tony Stark 這個角色也有別於其他未變身的超級英雄,較為花花公子,行事高調,率性而為。羅拔唐尼演來得心應手,把角色演得相當立體,技術性擊倒其他英雄。其實羅拔唐尼也有過光輝歷史,他早於1992年已憑《卓別靈傳》提名過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那時他才27歲。1994 年的《天生殺人狂》中,雖非主角,也令人印象深刻。但後來染上毒癮,星運走下坡,很多參演的電影都好像沒有在香港上映。近年參演電視劇《Ally McBeal》,漸漸挽回一些人氣,本片可算是他吐氣揚眉的回勇之作,可喜可賀。其他演員方面,選用桂莉芙柏德露和謝夫布列治也是明智,前者曾是奧斯卡影后,後者也獲提名多次。二人的戲份雖不多,沒有很大的發揮機會,但他們的高質演出,大大提昇了影片的質感。

編劇的幾位仁兄沒甚麼來頭,但劇本寫得頗紮實,不會濫用電腦特技,例如用機械手替主角穿上鐵甲,便是合理、寫實、注重細節的設計,而且(可能)不是電腦特技。劇本稍微欠缺自信的是用了主角遇襲受重傷作引子,可能怕前段情節太慢,但此舉也未嘗不是一個保險的做法。另外,劇本也有些例牌菜,謝夫布列治是反派相信觀眾不會猜不到,他能於短時間來組出大型鐵甲人也有點不夠說服力,主角和桂莉芙柏德露的愛情線也嫌稍弱。不過,這些只是細微瑕疵,整體上劇本說得上結構嚴謹,節奏起落有緻,情節合理,還偶有風趣幽默之筆,令人滿意。看來 Marvel 又多了條財路,開續集應沒有問題。

Street Kings (2008) 夜行悍探

如果不是奇洛李維斯和科力士韋德加,《夜行悍探》的吸引力肯定大減,此片劇情雖然不覺沉悶,但其他方面有點乏善可陳。此片故事來自《幕後嫌疑犯》(L.A. Confidential,1997) 的 James Ellroy,《幕》片十分出色,但今次的故事則無甚新意。事實上,導演大衛艾雅也是編劇出身,寫過讓丹素華盛頓登上金像影帝的《邊緣特訓》(Training Day,2001),擅寫警匪片,編導二人合作的警匪片,本來應是信心保証,無奈成績不算好。作為導演,大衛艾雅拍出來的感覺也有點舊,無論人物、情節、拍攝手法,皆令人想起七八十年代的電影,例如奇連依士活的警匪片,甚至我們香港的李修賢式警匪片。

平心而論,本片的開頭相當不俗,湯(奇洛李維斯)睡醒,已是黃昏,他梳洗、抹槍,出發辦案,太陽下山,他買酒,用計找到歹徒藏身地點,單人匹馬,直搗黃龍,辣手私人執法,然後同僚、上司(科力士韋德加)登場,上司庇護,然後遇到曾是拍檔的對頭同僚,至此已將整個故事的背景、主要人物交代得清清楚楚,可說是一氣呵成,乾淨俐落,堪稱荷里活商業片的典範。可惜的是,無以為繼,之後的劇情離不開荷里活公式,看慣荷里活片的觀眾,大概早就在科力士韋德加出場後便隱約猜到結局了吧。

湯不守規則,知法犯法,他魯莽行事,但始終做不出違背良心的事。兩個拍檔在他眼前被殺,他卻無力拯救,心中有愧。這點本可發揮,但此片劇本重情節輕人物,著墨不深(最能寫出這個人物的一場算是他把不利於自己的光碟交給被殺的舊拍檔的遺孀),加上奇洛李維斯雖然有型靚仔,但演技一向木口木面,這個角色並沒有被寫活/演活。那邊廂,恰好相反,科力士韋德加貴為金像影帝,演技無庸置疑,問題是他可能演得太「出」了,把不應太過顯露的細微感覺也演了出來,所以才會有上面「早在他出場後便隱約猜到結局」之說。其他同僚的卡士也有同樣問題,看看他們給觀眾的感覺,結局已呼之欲出了。

片中湯說上司是他最好的朋友,但從片中看不出來,劇本無甚刻劃,其實應該敘述一下二人的兄弟情誼。感情線方面更是近乎一片空白,例牌喪妻不用說,與女友的戲份也是似有還無。反而寫得最好是湯與迪更斯(基斯伊雲斯)這條線,湯自己也是被偵查的對象,但他為替舊拍檔復仇,迫迪更斯調查,最後二人合力,終於迫近真相。可惜最後湯讓迪更斯跟他一起行動寫得太輕率,結果也是意料中事。「火人」基斯伊雲斯演出稱職,但不突出,反而全片演出最佳的是「醫神」Hugh Laurie,他佔戲不多,但把角色拿捏得準,讓人始終猜不透他究竟站在那一方,不愧為兩屆金球獎視帝。

Shamo (2008) 軍雞

《軍雞》也可以說是港產片的異色之作,無論題材、手法,都有點偏離主流,在香港這個電影市場,難怪遲遲未能上映。本片改編自日本漫畫,拍出來的風格也很漫畫化,人物、場景都很抽離現實,完全是漫畫的國度。導演鄭保瑞的鏡頭有美感、有風格,亦能營造出故事中那個殘酷的世界的氣氛。(本片的攝影獲金馬獎提名。)但本片的問題是,鏡頭雖然漂亮,卻未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去吸引觀眾追看故事。

很明顯,現在香港電影很難只靠本地市場,很多電影是中港合作,攻大陸市場,本片則是港日合作,打日台港市場。這兩種拍法都有一個很基本的難題,就是對白的語言。不同的演員操不同的語言,如何處理?可行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配音。但即使找回原演員配音,效果亦已大打折扣。今時今日的觀眾看過大量西片,要求已大大提高,現場收音,已是基本要求。配音這種做法很不專業,效果又差,令人聽得很不舒服,更不用說有沒有實感。李安拍梁朝偉周潤發,不會叫人替他們配音;候孝賢寧願讓梁朝偉啞掉,也不不會找人配音的。其實本片對白不多,索性叫所有演員說同一種語言好了,即使是日語也行,反正人名地名都是日本的,總好過現在那種怪怪的感覺。這也是其中一個不能令觀眾投入的原因。

本片亦獲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但劇本本身頗有問題,落敗也無話可說,更何況對手是《色,戒》。不錯,此片情節算豐富,節奏也沒有問題,幾條線分佈得不錯,有主角亮(余文樂)個人的掙扎,有他與妹妹夏美的兄妹情,他與女友(劉心悠)的愛情,他與黑川(吳鎮宇)的師徒之情,可謂應有盡有,共冶一爐。但問題是,這幾條線沒有一條寫得有力,沒有一條寫得感人。編導對人物的刻畫不足,致令觀眾對劇中人無甚感覺。最有發揮機會的應是亮與黑川一條線,他們不是傳統的師徒之誼,亮對黑川亦敬亦恨,黑川既救過教過亮亦企圖殺過他。二人的關係很矛盾,但到底有一種連繫。黑川到死前仍幫助亮練習,但他死時卻拍不出一點悲涼,亮的心情也缺乏描寫。亮與女友的感情也寫得粗糙,由相識到接吻,毫不浪漫。二人感情的發展也缺乏,都後來女友為救亮而受重傷,觀眾又怎會被感動?劇本寫得最明顯的(或者說余文樂演得最有感情的),是亮與夏美的一條線,夏美這個角色戲份雖少,但十分重要,亮最關心的是她,出獄後一直找她。但這條線也處理得不好,其實夏美這個角色應找一個觀察較熟悉的演員來演,觀眾才可以一眼看到她的變化,終於找到她時才可以一眼認出才會覺得意外,片中卻遠遠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有一個鏡頭更突兀地出現「夏美」二字,有點莫名其妙。亮殺害父母的真相,不難猜到,把它當做高潮放到最後也有點失當,故事的主線本來就不是殺人事件,若能早一點揭露,則觀眾更能了解亮的痛苦和冤屈。若說亮為尋找妹妹或照顧妹妹而打拳,則比只說他不要被人看不起更有說服力。

本片雖然有不少缺點,但絕不是劣作。香港影壇須要這些電影。本片中透著導演的心思、極力拍出風格、尋求創新的誠意。鄭保瑞有潛質,但他欠一個好劇本,和一個更好的後期製作班底。不過,劇片荒是香港的最大問題,好劇本那裡找?報導說他正與杜琪峰的公司合作,希望屢次獲獎的銀河影像編劇組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8) 200萬奪命奇案

高安兄弟憑《200萬奪命奇案》奪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導演和影片,真的可喜可賀,奧斯卡踏入第80年,似乎越來越開明了,近年有黑人影帝影后、華人最佳導演,今次則有近乎驚慄片的《200萬奪命奇案》奪得大獎,是不是自《沉默的羔羊》(1991)以來首次?毫無疑問,本片是高安兄弟自《雪花高離奇命案》(1996)後的最佳作品,上次《雪花高》一樣有提名多項奧斯卡,但最終只奪得最佳劇本和最佳女主角。12年後,高安兄弟終於用實力再次証明他們的才華,並得到了奧斯卡的認同。

正如大佬 Joel Coen 在得獎時所說,他們現在做的,和他們十一二歲做的沒有很大分別。強烈的風格,自他們的第一部電影《血迷宮》(1984)開始已經顯現,多年來都沒有改變。他們的電影看似商業類型片,卻又常常筆走偏鋒,與別不同,他們的劇本,導演手法、攝影以至剪接(也是由他們自己剪片)都頗為另類,游走於商業與藝術之間。他們嘗試過不同的類型,但很明顯,他們的強項是犯罪片,對我而言,他們最佳的四部電影是:《血迷宮》(1984)、《風雲再起時》(1990)、《雪花高離奇命案》(1996)和《200萬奪命奇案》(2008),全部一脈相承,都是犯罪片。

即使此片來頭不少,題材也接近大眾,但在香港,也只落得只有幾間戲院上映的下場。的確,男主角知名度低,湯美李鍾斯、活地夏里遜也不是香港觀眾心目中的大明星,《情流心海》的查維爾巴頓也不會有多少觀眾認識,風格又有些微偏離主流,但是如此好戲,既有奧斯卡提名,又有緊張的劇情、有趣的人物,如此上映,實在浪費。

本片改編自普立茲得獎作家Cormac McCarthy的同名小說,加上高安兄弟的高明改編,也許是令奧斯卡不能對此片輕視的原因之一。高安兄弟一方面保留了原著的對社會現狀的批評,一方面把原著中的人物和情節和黑色幽默融入了他們的風格,拍出了一部雅俗共賞的奇片。一直以來,他們筆下的人物都十分鮮明突出,《雪花高》有大肚喜歡吃自助餐的師奶神探,本片則有既凶殘卻又有原則的殺手。這個殺手無論在造型和性格上,也令人印象深刻,他髮型可笑,但眼神毫無感情,殺人不眨眼,令人心寒。這個角色可能是自《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以來最「有型」的殺手了。查維爾巴頓憑此角色奪最佳男配角,但其實他才是主角。電影由開場到結尾甚至海報都是以他為主,角色性格行為的細節,也鉅細無遺,遠較其他角色細緻,只不過從傳統角度來看他是反派,負責追殺吞了錢的「男主角」,才會被提名男配角。原著/編導對這個角色偏心,顯而易見,賦予他很多特色,例如他奇特的殺人凶器,他視人命如草芥但也會放人生路(例如他會以擲毫來決定別人生死),他自行療傷的過程也寫得入微。這些行為,亦與主角的行為作比較,例如二人均有負傷,均先後向青少年買他們身上的東西,但主角落得倒臥街頭,被送進醫院,行蹤敗露,殺手則能自行治理,繼續追殺,最後即使車禍受傷,也能冷靜離開。除了透過湯美李鍾斯的警探角色直接對社會道德作出批評,劇本更高明的是,以男主角和殺手這兩個角色對這個社會作出的反諷。「好人」貪心卻愚蠢,一念之貪,一念之仁(半夜帶水救人),結果都是累己累人,是弱者/失敗者;「壞人」卻遠比「好人」強頑,生命力強,他們左右他人的生死,自己卻能生存;「青少年」則是貪圖小財,沒有真心幫助別人。片中男人都戴牛仔帽,只有殺手頂著一個過時的髮型,但同時,殺手卻也擁有「過時」的優點:他不動怒、講口齒、有原則、守諾言,盡管他把這些都應用到殺人上。「老人」又怎不搖頭嘆息,嗟嘆世風日下?

劇本既言之有物,情節也引人入勝。高安兄弟導演手法簡潔有力,乾淨利落。有三場追殺戲尤其出色:一、主角被惡犬游水追咬,充滿黑色幽默,又緊張驚險;二、殺手循追蹤器找到汽車旅館,兩人鬥智;三、殺手悄然追殺到旅館,兩人鬥力,兩敗俱傷。後兩場中主角被發現前的場面設計很細心,懸疑緊張程度媲美希治閣電影。另一方面,劇本也故意顛覆犯罪片,主角最終沒有逃脫,殺手逃之夭夭,警探阻止不了事件,反而退了休,成為「老人」。情節也故意省去次要的劇情,只集中敘述殺手執行任務的過程,而把其他大多數交代事件的劇情棄掉。本片由頭到尾幾乎完美進行,唯一美中不足是把最重要的高潮也捨掉,即殺手找到主角的藏身所,而警探亦從主角的妻子得知地點而趕往,本來三個主角將碰頭,但警探到場事件已完結。高安兄弟這樣反高潮也許亦是其顛覆的手法,但其實他們已經走到那麼遠,前面已經拍了那麼多追殺的場所,而且拍得那麼好,也不差在那一步,不必到結尾才突然拘泥起來。就只差一步,《200萬奪命奇案》便會成為不折不扣的驚慄片。就只差一步,藝術與商業,便能兩全其美。

CJ7 (2008) 長江7號

看完《長江7號》頗為失落,不完全是因為周星馳改變戲路,而是因為他完全改變了市場定位。基本上,《長江7號》不是拍給香港一般觀眾看的,而是拍給內地的小孩看的。或者應該說,是拍給內地的成人帶小孩去看的。有誰比周星馳教仔更好?此片在市場上的野心不少,創作方面則無甚新意,不過將ET、多啦A夢等意念加上周星馳式的搞笑移植到小孩身上罷了。由《少林足球》到《功夫》到《長江7號》,先不論優劣,周星馳電影已經漸漸離棄香港觀眾。(同樣情形亦發生在陳可辛身上,幸好我們還有杜琪峰和爾冬陞。)當然,在商言商,內地市場如此巨大,我們香港觀眾又有何話可說?

周星馳在此片中所描繪的溫情,我不知道香港人有多共鳴。也許,天下父母心皆同,為人父母的,或會感動。但是我們喜歡周星馳,卻是喜歡他那份不按常理出牌的「無厘頭」,那份代表小人物也有出頭天,也有對理想的堅持,也有幸遇到真摯的愛情的感動。我們以前喜歡的東西,在本片中都失去了,只剩下眾小孩演譯周星馳式笑料的軀殼。

雖然是童戲,劇情也不必太過簡單直接,看看彼思的動畫便知道,一樣可以有深度,老少咸宜。但本片可能為了遷就內地市場,劇情非常「寫實」,看周星馳教仔、打仔、被兒子嫌煩而難受,雖然真實,雖然也得以一看周星馳演技,但實在太平凡,不是我們苦等入場看的周星馳電影。即使撇開周星馳,把本片視作一般的劇情片來看,戲中的「感動」處,也過於公式化和舊橋,例於小迪與七仔的友誼、七仔捨己救人等。看過《E.T.外星人》和《綠里奇蹟》便不會覺得新鮮。聰明的觀眾,不難早在七仔把爛萍果變成新鮮時便猜到劇情。七仔救人的場面,也過於簡單而失去應有的效果,有點浪費。全片處理得最好的,是意外的發生至小迪在哭中睡去一段,有節制、不落俗套,尤其是小迪隔著門知道了情況一場。

笑料方面,基本上是把周星馳的童心明正言順的放在小孩身上,問題是,由周星馳來演,觀眾感受得到那種荒謬而發笑,這是周星馳的個人長處,放之於小孩身上,則效果大減。最胡鬧一段,是回應第一個鏡頭、小迪幻想七仔給他神奇運動鞋的一段。(當然,小孩看又不同,本片的對象本來就是他們。)全片只有周星馳出場時才有味道,那種獨門的幽默,仍是無可代替的。周星馳只有40多歲,若想退居幕後,未免太早,絕對只會是觀眾的損失。至於特技,香港的製作仍然無甚進步,雖然今次的七仔有毛,表情也較多,但仍然覺得很「小兒科」,只是把一隻狗的身體改為綠色罷了。而且某些場面,也有偷懶之嫌,例如七仔打低大狗用影子表達、七仔製造出貓眼鏡是背著鏡頭等。

本片的「新意」只是周星馳嘗試未進入過的題材,而非情節或笑料。但成績未算理想,周星馳仍須繼續努力。

Cloverfield (2008) 末世凶煞

這部電影毫不起眼,入場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此片是由電視劇集《迷》(Lost) 的監製J.J. Abrams和編劇所製作。《迷》是近年難得一見的精彩電視劇,其內涵與情節、創意和編導手法之高明,遠遠超越其他美國電視劇。我甚至認為,它可能是史上最佳的美國電視劇。J.J. Abrams 親自操刀的《職員特工隊3》亦非平凡之作,它好過吳宇森的《職員特工隊2》,而且加入不少創意和實感。所以,我對《末世凶煞》很有信心,我唯一猶疑的是據說此片運用大量手搖鏡頭,還記得上次看《最後通牒》時,過量的手搖鏡頭令我看得頭暈想吐。不過,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此片只有 85 分鐘,我心想應該問題不大吧,我又故意買了最後一行的座位,希望可以減少暈眩,不過看後還是有點受不了。

回說本片,電影公司故意製造神秘,但其實劇情不算特別,基本上可以視為《明日之後》+《28周後》。單看情節的話,它可能比不上其他災難/驚慄片,由於它的敘事手法模仿手提攝錄機,單一的敘事觀點也令劇情不能多線發展而有所限制。但本片可觀之處,正是其形式而非其情節。形式優於情節,不一定是壞事,形式是結構,是美學,是藝術,是敘事技巧。好的形式,可以提昇情節,把一個故事說得更動聽,例如 《危險人物》或《凶心人》。不錯,全模仿手提攝錄機的形式不是首見,在《死亡習作》(1999)中已看過,但《死》的出發點可能是製作成本,本片則把這個概念真正徹底利用,它比起《死》規模更大、難度更高,而且高很多很多。一、拍攝上,限於製作條件,《死》片中的前段有很多訪問和記事的紀錄式片段,主要是「靠把口」玩心理恐怖,直至結局才是突發事件。但本片中只有開頭的1/3紀錄歡送會,之後的2/3全是逃亡過程,全是突發事件;二、時空上,不同如《死》的斷斷續續,本片中的事件全發生在連續的7個小時左右,一氣呵成,手提攝錄機的紀錄式手法帶出很大的臨場實感;三、《死》片沒有特技,但在本片中運用了很多電腦特技,手搖鏡頭式的電腦特技,可不是常見。想像一下,在搖晃不定的鏡頭中加入特技有多難,因為每一格的位置也不同,畫面亦會因為鏡頭快速移動而模糊,必須對CG怪物作出配合的處理,並不容易;四、編劇巧妙地地利用了錄影帶再用的點子,突破了這個敘事形式的限制,插入了「Flashback」的鏡頭,倒敘了男女主角的甜蜜回憶作為對比,而本片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鏡頭亦是沒有被蓋掉的回憶鏡頭。雖然,這個形式在本片中並未能把故事變得更好看,製作人亦不會不明白這種視覺模式一定不會為大部份觀眾所接受,但他們仍然兵行險著,足見他們對創作和 Marketing 的膽量。本片不會成為電影經典,但我想它最少可以在影史留名,在討論敘事觀點或特技製作時作為一個被引據的例子。

雖說本片形式優於故事,但也不是說本片沒有內容。紐約遇襲代表甚麼,怪物代表甚麼,自由神像被斬首代表甚麼,紐約最後也沒有逃出生天,正如主角所言,他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這一切的象徵意義,不難解釋,喜歡大主題的影評人大可大造文章。從較近的觀點去看,男主角為了事業,放棄了愛情,災難發生,才明白自己無法放棄她,這裡講的愛情,雖與《明日之後》中無論如何也要找到兒子的親情不同,但是原理是相同的,這也許才是編劇苦心經營「Flashback」的原因,才是編劇真正想表達的東西。就像片中的錄影帶,應該珍惜,不由自己控制的事情,隨時會掩蓋了快樂。

American Gangster (2007) 犯罪帝國

論牌面,《犯罪帝國》簡直非看不可,金像導演 + 金像編劇 + 金像影帝 x 2。論成績,好,但卻未到非看不可的地步。本片是典型荷里活爭奪獎項的傳記片格局,事實也獲得了金球獎的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丹素華盛頓﹞的提名,本片的編劇(Steven Zaillian)也就是馬田史高西斯的《紐約風雲》(2002)的編劇。不過,為甚麼史高西斯不能憑《紐約風雲》或《娛樂大亨》(2004)奪取金像導演的寶座?難道史高西斯的導演技巧在《無間道風雲》中真的好過兩片嗎?個人認為不是,電影始終是講故事,如果故事本身不好聽,任你人物如何出色,導演技巧如何高超,也難令觀眾和評審留下深刻印象。《犯罪帝國》也如《紐約風雲》或《娛樂大亨》,太重人物而輕劇情,列尼史葛如想再下一城,恐怕機會不大了。

論劇情,前半部主要寫二人的背景、事業、性格,的確仔細,人物也立體,但是太長了,而且手法平舖直敘,雖未至於悶戲連場,但金像編導不應只止於此。羅素高爾要到電影的中段才發現丹素華盛頓,而二人一直到結尾前都沒有對手戲,情況一如米高曼的《盜火線》(1995),兩大影帝絕少碰頭,只有一場對話戲,難道影帝都不願與對手直接較量?但《盜火線》最少劇情精彩,《犯罪帝國》的劇情就遜色得多了。老實說,同是毒梟親自深入森林買毒,我們香港的《門徒》拍得還要好,起碼《門徒》提供了獵奇式的資料,還有臥底身份可能敗露的戲,但在《犯罪帝國》中就太無難度。結尾羅素高爾說服丹素華盛頓指証貪污警察,鏡頭中二人合作愉快,最後又以字幕交代羅素高爾後來改任辨護律師,而第一個客戶就是丹素華盛頓。那麼,羅素高爾初任檢察官,被告是丹素華盛頓;初任辨護律師,客戶也是丹素華盛頓。這種由對立成為同伴的關係,也令人想起史畢堡的《捉智雙雄》(2002),但在史畢堡的處理下,《捉》片的劇本就出色得多,湯漢斯雖然也一直被狄卡比奧逃脫,但二人關係互動得多,史畢堡也用上倒敘的型式吸引觀眾看下去,最後也巧妙地利用了二人化敵為友的關係成戲。這些劇本上的優點卻都不能在《犯罪帝國》中找到。

論演技,兩影帝仍佳,沉穩、有實感、拿捏得宜, 但二人都沒有突破以前演過的角色。二人間只有一場講數的戲,火花也不是沒有,但不夠。我反而覺得演得最好的是飾演丹素華盛頓母親的黑人女演員。論導演,列尼史葛毫無疑問是好導演,記憶中他從來沒有拍過劣片,甚麼題材都能拍好。他今年已經70歲,但魄力猶在,不過可能年紀大的關係,近年似乎寧願拍這些爭獎味重的電影,這也不難理解,然而我們作為觀眾,始終還是最懷念他以前的《異形》、《2020》、《末路狂花》等電影。

My Blueberry Nights (2008) 藍莓之夜

創作這回事,有時太多時間、太多選擇未必是好事,反而有了時限,少了選擇,你更能將手上的資源用得更好。王家衛的電影便是如此,觀眾的口味各有不同,但如果選王最佳的電影,肯定不是人多的《東邪西毒》或《2046》(唯一的例外是《阿飛正傳》),而可能是人少的《花樣年華》或《重慶森林》。人越少,篇幅相對越多,角色就出來,《花樣年華》少到只有兩個人(《春光乍洩》還有個張震),卻可能是王筆下描寫得最好的角色。今次的《藍莓之夜》,據說只拍了8個星期,和《重慶森林》相若,出來的效果卻同樣的好。對我來說,拍攝時間最長(5年)的《2046》是最差勁的王家衛電影之一,但拍攝時間最短的《重慶森林》和《藍莓之夜》,卻可入最佳的王家衛電影之列。

你可以說王家衛電影的主題重覆,絕對是,從來如此,更何況《藍莓之夜》是王首部英語片,是王正式面向世界觀眾之作,不再是參加國際影展的藝術電影。可能因為這個原因,王並無意突破,他只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最為觀眾接受的一面讓英語觀眾看。所以我們在本片看到很多他前作的影子。就像候考賢的《最好的時光》,我們也能在本片看到王家衛電影最好的時光,再次品嚐王家衛電影的獨特味道。不錯,是新瓶舊酒,只是換了西洋酒瓶。但是,王家衛的影迷,可能就是喜歡他的酒的芳香又略帶苦澀之味,不想它變味、變質。《藍莓之夜》正是散發著我們喜歡的王家衛電影味道。

以前很多人說看不明白王的電影,今次應該不會了吧,本片可能是王除《旺角卡門》外最接近一般觀眾的電影了,是很適合作為把王介紹給西方一般觀眾的電影,可以說是王家衛電影的最佳入門。首先,先來一個經典的王氏男女主角感情發展的敘事手法,王自《阿飛正傳》開始一直沿用至今,就是連續幾場同一地點的對話。《阿飛正傳》中張國榮連續幾次到士多找張曼玉,在本片中則是 Norah Jones 連續幾次到咖啡店找祖狄羅。祖狄羅留下保安錄影作為日記,後來讓 Norah 看到男友與其他女人一起而傷心流淚,很可能是取材自王穎的《煙》中的威廉赫特的一段,此時響起的音樂,正是來自《花樣年華》。然後是村上春樹式的女主角突然消失,幸好今次還有一點音訊,雖然祖狄羅仍然無法找到 Norah 。祖狄羅打遍電話找 Norah的幽默,令人想起《重慶森林》中的金城武。中段有一場祖狄羅重遇舊女友的戲,是《旺角卡門》中劉德華避雨重遇舊女友的戲的變調。最後二人的重逢,也與《重慶森林》中的梁朝偉和王菲重逢接近。梁朝偉留著王菲給他的手寫「登機証」,祖狄羅也為 Norah 預留了座位。王家衛電影很少 happy ending,本片也和《重慶森林》一樣是例外。

說得本片好像很東拼西湊,但其實不然,它無疑有很多看過的王氏電影的原素,但本片不是精選,而是融合。相反,本片結構之佳,是以往的王氏電影所少見,大概是另一編劇 Lawrence Block 之功吧,他可是鼎鼎大名的偵探小說作家哩。由男女主角的邂逅、發展,到女主角的自我放逐,從其他人身上學會放手,重新拾回對人的信任,至最後她能回到旅程的起點,面對過去與將來。本片的結構和發展,十分清晰、合理,篇幅的比例,情節的深度,都比大多王氏以前的電影好。前男友的家已人去樓空,曾是傷心之地,現在已能一笑置之。成長、蛻變,不是王氏電影常見的主題,也是本片有別於前作的地方。

演員方面,整體俱皆,這也是王家衛的長處。Norah Jones 雖是首次演戲,但自然討好。王家衛電影唯一浪漫溫暖之處,就是主角在失戀傷痛未愈之時,總能遇到了天涯淪落人,找到了一絲慰藉。祖狄羅是Norah Jones 的慰藉,他演得好,有說服力,能讓觀眾期望二人的重逢。不過我最喜歡是 Natalie Portman 了,今次演半個壞女孩,雖然不是主角,但她仍能把這個不是她常演的角色演好,而且繼續漂亮、搶鏡。

The Warlords (2007) 投名狀

看過《投名狀》,你便會明白之前的《霍元甲》有多過譽。無論編、導、演(李連杰),《投》皆比《霍》強得多。李連杰在《霍》片中的表現雖不俗,但他能憑該片獲提名最佳男主角,只能嘆其他值得提名的根本不多。在陳可辛的導演下,李在本片中的演出更勝《霍》,大概在明年也能獲提名,雖然他不可能嬴,因為他絕不可能勝得過《色,戒》的梁朝偉。

《投名狀》可能是自吳宇森以來,二十年間最好的英雄片,竟然是出自陳可辛之手,真想不到。我沒有看過張徹的《刺馬》,不知道有多少劇情是來自原片,但單就本片而論,本片劇情曲折多變,引人入勝,而且繼承了張徹、吳宇森的悲劇英雄精神。本片的題材不是陳可辛的強項,但他能拍出如此成績,其導演功力,不容小看。但是,《投》是陳可辛的最佳作品嗎?個人而言,答案是否定的。要選最佳,我仍然會選《甜密密》或《如果‧愛》,原因是《投名狀》雖佳,但不及前兩片完美。劇情方面,可能由於篇幅關係,龐青雲(李連杰)、趙二虎(劉德華)和江午陽(金城武)間的關係建立得不夠深,尤其是青雲和二虎,感覺很疏離,彷彿一直靠午陽維繫,所以後來二人間的反目,不夠令人痛心。(兄弟情義,又有何片比得上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另一方面,二虎的妻子蓮生(徐靜蕾)與二虎和青雲的關係也有同樣缺點。蓮生和二虎的關係,只靠她和青雲的對白透露,蓮生出走又回到二虎身邊,難道就如她所說指是為了活下去?難道就沒有難於離開二虎的感情?如果沒有,她的兩難便不夠難;如果有,劇本便寫不出這一點。而她最初給與青雲的一夜慰藉,難道就只為是因為同情他,或是因為他與二虎不同,不是文盲老粗,而是個當過將軍、知道「揚州瘦馬」的有識之士?也許正如她所言,她想兩者兼得。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角色的設計雖合乎情理,卻不夠感人。如果三人的關係能更美化一點的話,觀眾便更能代入蓮生的矛盾,到她被午陽所殺,便會更同情她。陳可辛偏好這種性格的女主角,但今次寫不出像《甜密密》中的張曼玉或《如果‧愛》中的周迅般令人既愛且恨的角色。

陳可辛的導演技巧,在《如果‧愛》的複雜敘事手法和剪接中令人讚賞。但這些手法在本片中卻成為了一點累贅。午陽的獨白、和幾場刻意的平行剪接,皆有花巧之嫌。例如,二虎決隻身入蘇州城,與兄弟話別,鏡頭與城中未出場的將領對剪;三人攻南京,鏡頭與戲曲對剪;午陽夢中回憶三人關係而驚醒等。給人的感覺,是用了一種不必要、不協調的手法去敘述一些內容。午陽最後殺青雲的獨白,說記起三人起誓同死,又接三人結拜儀式的回憶鏡頭,便重覆累贅,我希望回憶鏡頭是來自《刺馬》,作為致敬,否則這種舊手法不應出自陳可辛之手。午陽殺人,一直唸著投名狀中的誓言,戲劇效果雖佳,但相似的劇情不久前已在《黑社會》中看過。而重要的一場戲,即舒城一役,午陽割下敵軍人頭,三人打嬴了一場不可能勝的仗,建立起深厚的關係,但這場戲已在預告片中看過太多次,效果被削弱了很多。這場戲程小東的動作設計固然一如以往的精彩,但畫面構圖只見烽煙、沙和人,好處是很有中國式如水墨畫般的味道,壞處卻是欠缺了一點實感。

《投名狀》無疑是港產片的佳作之一,但每次看這種類型的電影,都不禁問港產片何去何從。程小東多次為他人操刀,終於也再當導演正在拍《江山美人》,吳宇森也回歸華語片正在拍《赤壁》。我明白這種片能在大陸的票房大收,也能有較佳的吸引外國人的機會,但是作為觀眾我們很難期望這些片能超越《臥虎藏龍》。拍完了,還拍甚麼?一定有人拍《水滸》,周星馳也想拍《西遊記》,中國四大奇書拍完(大概不會有人投資拍《紅樓夢》罷),然後呢?港產片不能停留在一個類型,甚麼時候,香港才會出現另一部《無間道》?

Mad Detective (2007) 神探

近年但凡某二人合作,廣告皆用 A X B 來表示,但真正有相乘效果的不多,故更見杜琪峰 X 韋家輝的可貴,《神探》是貨真價實的二人相乘的績。如果說杜琪峰作為導演有不足之處,那就是他不是編劇,其他香港的好導演,多是能編能導,如王家衛和爾冬陞等。所以當杜琪峰和韋家輝合作,銀河映像的電影便開始發出異彩,韋家輝的編劇功力正好彌補了杜琪峰的不足。每當二人合作,杜琪峰的電影便會出現另一個層次。上次的《大隻佬》如是,今次的《神探》亦然。

韋家輝這個劇本的精彩之處,無疑是發明了新的表達手法,就是同一角色的不同人格以複數的不同形態同時出現。相似的情況,在西片中常見的是人格分裂,但同一時間通常只有一個人格單獨出現,只有偶然在出現內心鬥爭時,才會出現複數。即使複數,亦大多數是由同一演員分演。在《神探》中,不同人格以同一人心中不同的「鬼」出現,他們不同相貌,甚至不同性別,由不同演員飾演,同場出現。這種手法,極為創新,可能是前所未有。而韋亦善用了這個方法,玩出不同花樣。例如,由於鬼的外貌可與本體不同,陳桂彬(劉青雲)亦不能分辨誰是誰的鬼,他最初並不知道孱弱少年是誰。另一例,鬼不必伴隨本體出現,神來之筆是陳在樹林看到高志偉(林家棟)迷路的鬼,甚有象徵意義,代表高迷失了自我。而陳的妻子張美華(林熙蕾)的鬼,一直在陳的左右,亦非與本體同在。

《神探》的劇本是難得的佳作,能夠在杜琪峰電影的既有風格上,以一種全新的技法形象化地加強了對人心的描寫。但也正因為它好,我更恨它沒有更好。劇本的弱點,也是韋家輝的弱點,就是有時去得太盡至有悖常理。自韋的電視劇開始,他已喜歡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手法,例如《大時代》中丁蟹的角色便是。丁蟹的性格,在電視史中創新罕見,但他要丟幾個兒子落樓的行為,便相當極端,是韋家輝喜歡的模式。在《神探》中,最明顯的例子便是陳割耳贈退休上司,雖然在本片中陳被指患有精神病,但即使是精神病人,也有其自己作出某行為的原因,然而陳的心態難解,只說因為上司心中無鬼,不能自圓其說。耳,在本片中重覆出現,應有其象徵意義,但意義不明。為了這一場戲本片被定為三級太不化算。另一方面,本片名為「神探」,雖然不是真正的偵探片,但對邏輯推理也太過輕視。電影不斷描寫陳代入行兇者或受害人來查案,卻對他如何破案避重就輕的帶過,例如為何被藏在皮篋中推下樓梯便會知道凶手是誰?在皮篋中也不會看到「鬼」吧。片中用了很多篇幅來描述陳模仿高的行為,例如犯案過程、大魚大肉、活埋自己等,作用都是描繪陳的角色或讓劉青雲演戲多過推展劇情,陳並未通過模仿而找到隱藏的線索。還有一場不合邏輯的戲,片中只有陳看到「鬼」,觀眾看到「鬼」都是通過陳的眼睛看到,陳必須在場,但有一場戲出現高志偉的眾鬼襲擊何家安(安子杰)的鬼(孱弱少年)的戲,當時劉並未在場。

本片主題有深意,寫出人性的自私,人在不利自己的情況下,為求自保,「鬼」便會出現,犧牲他人。當正直的何的槍被陳偷去,他也陷入了高的處境,他也隱瞞事實,也犯了高的錯,借了女友的槍。到最後,他開槍錯殺好人,另一隻鬼首次出現,叫他找女友到場然後再作故事掩飾。何的人格因此也墮落了。主題好像很灰,但世情如此。結局中幾支槍都開過,何的故事可以有多個版本,所以見他在考慮哪支槍應放在哪人手中,片中並未言明。這個結局不俗,可堪玩味。但由於韋家輝的設定開放了很多可能性,總覺得這個結局有點意猶未盡,彷彿還有更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主要是因為設定容許虛虛實實,大有欺騙觀眾的空間,但去得盡的韋家輝卻並未充份利用。所以觀後覺得影片好像差了點甚麼似的。

近年杜琪峰接連拍出好片,但可惜的是,始終未能結結實實的拿下一個國際大獎,事實上,杜琪峰的電影縱然好,但若拿到國際,則就正如《神探》,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點。我期望杜很快便能突破此困局,遇上一個更完美的劇本,在康城拿個最佳導演或電影,他便能堂而皇之的正式登上國際影壇,闖荷里活去,荷里活等他已經夠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