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Chinese Movies

Paradise in Service (2014) 軍中樂園

《軍中樂園》在香港沒有受到很多的注意,在台灣也沒有受到金馬獎很多的垂青,只得到最佳男女配角和一些技術獎項的提名,但其實整體而言,是一齣編導演俱佳的電影。即使加入了兩個大陸演員演重要的角色,此片仍然滲著那份濃濃的台灣人文氣息,對今天這個奄奄一息的香港來説,更是沁人心肺。

但此片不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它不會勾起你成長的回憶,它描述的是一個已逝去了的年代。從某個角度來看,它只是懷舊,因為它所說的東西,在今天已所餘無幾了。此時此地,還有多少人重視承諾,會為忠或義所苦,會為自己說過的謊言和招致的惡後果自責?

主角小寶(阮經天)第一天去到特約茶室時,編導便有意拍到他身後的牆上「忠誠」二字,彷彿告訴我們,從他踏進特約茶室開始,忠誠便被摒之門外了。他入伍前對女友承諾過會回去娶她,身處在妓女窩中卻始終抑壓着慾望,以為只要自己對女友忠誠便會得到同樣的回報,然而她等不了,寫信跟他分手。他不知道為什麼要傻傻的守著那個承諾,妮妮(萬茜)告訴他,承諾是給自己的,不是為了誰。說得好,可惜現實中這個想法不受歡迎。守不到承諾,找個借口方便得多了。

華興(王柏傑)向小寶訴苦,問為什麼要當兵,為什麼他沒有選擇。其實他、小寶和老張(陳建斌),誰都沒有選擇當兵,他和小寶要服兵役,老張更是被軍隊拉走的。他們都只想過平凡的生活,卻無奈地被捲進時代的漩渦。內心抑悶,他們都只能從妓女身上找尋一絲慰藉,但結果都是遺憾。華興選擇逃走,時為六十年代,那時的他當然想不到,他其實已經身處在最早得到自由的地方。老張忘不掉家鄉的母親和未過門的妻子,把自己的幸福寄託在阿嬌(陳意涵)身上,可惜神女無夢。小寶幸運地遇上妮妮,她教曉了他很多,但小寶的怯懦,令他們注定無法在一起。編導安排小寶帶妮妮去看曇花,途中又看見了螢火蟲,但找到曇花時花已謝了。曇花、螢火蟲的光,俱象徵美麗而短暫,就像小寶和妮妮的關係。只差一點,他們便會結合,但小寶最終拒絕了她,只為了要把童貞留給妻子。他甚至連妻子二字也說不出口,因為説了出来,就等於承認他嫌棄她。阿嬌曾質問過他,你敢娶一個妓女嗎?他沒有回答,因為他不敢。而他所珍視的童貞,最終還也是獻給了特約茶室的妓女。當他醒覺的時候,一切已經太遲,就像妮妮教他唱的歌,人生是一條不能回頭的河流。

結尾時小寶也提到「守義」很難,因為他自己做不到,也不知做得對不對。他若抓住了喬裝逃走的莎莎(雷婕熙),便是對華興不義,他若不告訴老­張阿嬌欺騙他,也是對老­張不義,但結果都無法避免悲劇的發生。小寶不是兩件事件的關鍵人物,他只是不幸地站在兩個平行世界的分叉路口,跟他們擦身而過而已。即使他能拉他門一把,改變他們的一時的選擇,也未必能改變他們往後的命運。

跟《那些年》一樣,此片的結尾也展示了一個美滿的平行世界,華興和莎莎成功游到了大陸,老張娶了阿嬌,開了餃子點還生了小孩,而小寶則和妮妮和她的兒子在一起。電影一開頭便説,「我們曾經如此相信,直至發現全是謊言」,這真是充滿文藝腔的濫調,可悲的是,它依然真實,就像今天的香港。我們也曾經如此相信,這個城市會變好,直至發現全是政府的謊言。編導說,「但之後會知道,這其實是命運。」這兩句話也許也沒有錯,我們誰不飄蕩在「命運之海」被播弄?但是,面對那荒謬無情的「命運」,難道我們就只能一聲不吭默默接受?如果小寶不是那麼軟弱,片末那個平行世界是有可能的。只要不放棄,我們所爭取的東西也是有可能的,更不要錯把人禍當做「命運」屈服。

The Grandmaster (2013) 一代宗師

王家衛電影,無論甚麼題材、甚麼類型,訴說的都是相似的感情、相似的故事。所以我一直相信,《一代宗師》只會是另一部《東邪西毒》,然而我錯了,比起《東》,王家衛的野心大很多,也許是他意識到國内市場,也許是他意識到自己的作品需要一點變化。不過,我也沒有完全猜錯,對於男女主角的感情描寫,此片仍然是一貫的王氏風格。

多年前聽到王家衛有意拍葉問的消息時,就像聽到李安要拍《變形俠醫》(2003),心中就不禁存疑,但是,電影畢竟不同小説,不是一個人的創作,可能性大很多,例如電腦特技就可以譲不擅拍動作戲的導演取長補短,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香港的電腦特技遠不及荷李活,但我們有武術指導,王家衛有袁和平,就等於有了電腦特技,適當運用,也可以成功,李安的《臥虎藏龍》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可是,相似的效應並沒有在《變形俠醫》出現,也沒有在《一代宗師》出現。我不是説《一》差勁,事實上它比《2046》好多了,王家衛亦終於作出了新的嘗試。只是,任何一個作者,始終有自己的範疇,離開得太遠,便無法駕馭了。此片中所呈現的「武林」,其實也沒有比《東邪西毒》真實很多。

據說王家衛為此片造訪了超過100位武學大師,還聽到很多武林秘辛,但是片中所見,最像「一代宗師」的,只有宫羽田(王慶祥),其他人物如葉問(梁朝偉)、宫二(章子怡)、一綫天(張震)、丁連山(趙本山)等,雖然都武功高強,但都難以稱爲「一代宗師」。如果王是想呈現民國武林的「群像」的話,那可以説是不成功的,尤其是一綫天和丁連山,不知是否因爲大幅刪剪的關係,角色十分含混不清。一綫天這個角色,王説是一個與葉問對比的角色,同樣是高手,一位成了宗師,一位卻成了理髮師,就是所謂「面子」和「裡子」的關係。驟耳聽來,很有道理,但問題是,在這個兩小時的版本中,導演提供的資料非常有限,連理解也困難,更遑論比較了。據說刪剪了的部份有葉問和一綫天的對打戲,不知内容是甚麼,但我認爲二人應有交錯而不是平行,因爲他們之間有一個重要的接點——宫二。

葉問和一綫天的分別,唯一比較清楚的地方是,他們對日軍的態度。一綫天選擇行刺,結果失敗受傷(得宫二相助,避過追捕),相反,葉問既不與日軍衝突(葉家大宅被日軍佔領也只是用獨白輕輕帶過),亦不爲漢奸效力,甚至不得不放下面子接受別人的剩菜。身懷絕學如葉問,戰亂中最困難的一樣是生活。不知道王家衛是否刻意與別人拍的葉問區別,他的版本是反英雄主義的,片中雖高手雲集,但誰都不是英雄。當然,一代宗師不等於英雄,那麼究竟如何才稱得上一代宗師呢?難道能夠把功夫傳揚下去的便是?我覺得編導有點避重就輕,未譲觀衆一睹一代宗師的風範。

說到底,此片真正好看的地方,終究還是王家衛自己的東西,也就是葉問和宫二間那一段感情。二人以書信傳情,葉曰:「葉底藏花一度,夢裡踏雪幾回。」宮回曰:「一約既定,萬山無阻。」便很有民國的典雅味道,既含蓄蕴籍,又婉轉風流。然而,他們之間,確有萬山阻隔,葉有家室、宮有婚約,後更爲報父仇悔婚奉道,更還有戰爭。荷李活電影常常説”in the wrong place at the wrong time”,王家衛電影何嘗不是,愛情總是發生在不對的地點不對的時間,機緣錯失,再回不去。宮對葉説:「在最好的時間遇到你,是我的運氣。」其實,能說出或聽到這話,便已是一種幸福,多少人連遇到的機會也沒有。對於自己的決定,宮多少流露了一點悔意,葉説:「要輸,她寧願輸給自己。」但是,宮二真的輸了給自己嗎?人生很多決定,是對是錯、是勝是敗,不是由旁人來決定的。況且人生又豈會無悔?如宮二所言:「如果真的無悔,該有多無趣啊。」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電影的結尾,佛像前的油燈都是亮着的。宮二不傳藝,決不是「一代宗師」,但她卻是全片最耀眼的角色。也許你不喜歡銀幕下的章子怡,但銀幕上的她,閃閃發亮。

王家衛電影,除了攝影精美,音樂也一向出色。今次配樂的仍然是梅林茂,樂曲依舊淒美動人,譲人低迴不已。但是不知是否時間不夠,片末出現了在《2046》及《其後》中用過的音樂,雖然都是梅林茂自己的作品,而且用得合適,但把舊曲循環再用,始終不及100%原創好。此片雖美,卻也充滿諸如此類的瑕疵,大量刪剪也破壞了敘事。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和心力,未免有一點可惜,明明可以做到像《花樣年華》那樣完美。只能説王家衛野心太大,大到一部電影已經容它不下。

GF BF (2012) 女朋友。男朋友

如果觀衆因為看到那張三位主角回首憨笑的海報,以爲此片是愛情喜劇而買票進場,那他們可能便要失望了。不是因爲此片不好,而是因爲它根本不是喜劇。完全不是。此片不是夏日甜品,糖衣一早便溶掉,餘下的都是苦澀。三個人像迴轉木馬,互相追逐,卻永遠無法接近。

如預告片所言,「我們都該有兩個情人,一個愛我的,一個我愛的。」我們都「該」有,因爲若非如此,我們便不能同時愛與被愛。理想的話,愛我的和我愛的是同一個人,但那其實只是X=Y的特例,不是必然的。有些人欠了一個,有些人兩個也沒有。我們都「該」有兩個情人,但我們都沒有。找不到主打歌,我們只能選擇B面第一首,只能選擇跌倒時在旁扶起我們那一個。當X被消去,Y便是順理成章的答案了。我們都生活在比愛情喜劇現實的世界。

電影分爲三部份,每段都是以阿良(張孝全)選擇退出以避免傷害別人作結。第一部分,阿良收到那封無字的情書,明白了美寶(桂綸鎂)的心意,他自知無法回應她的感情,又知阿仁(鳳小岳)喜歡美寶,只好撮合二人自己退出。第二部分,美寶要搬到台北,他不想影響她和阿仁,決定離開阿仁,並向美寶揭露自己的秘密,希望她忘記自己。第三部分,他看到阿仁不忠,覺悟到自己也在破壞別人家庭,於是決定與情人分手。他在美寶面前這樣做,是故意譲美寶看到那個不堪的自己,譲她死心,亦暗示她也應該離開已有妻兒的阿仁。當美寶說他和阿仁會離開台灣,他仍祝福她,説只要他們中有一個得到幸福便好。由始至終,他都守護着美寶,儘管那不叫愛情。

編導楊雅喆的劇本寫得深刻動人,三位主角微妙隱密的心理,通過很細膩含蓄的方式簡潔表達,例如那無字的情書、那兩雙一紅一藍的球鞋。幾場美寶傷心或激動的戲,寫得令人痛心,桂綸鎂亦演得恰如其分。對白也寫得精練,常常別有深意,例如阿良一語道破:其實他們都是自討苦吃,例如阿仁告訴美寶她一覺醒來,台灣便不一樣了。那一夜,美寶發現阿仁另有情人,阿良亦向她説出離開仁的原因。她雖已隱約猜到理由,但由他親口說出,她害怕聽到,因爲那等於阿良親口對她説,他們之間永遠也不可能了,三個人也無法在一起了。對她來説,從那晚開始,台灣不一樣了。整個世界、她的人生,完全都不一樣了。

編導又用水象徴了他們之間的連繫。高中時,阿良和美寶常常一起練習游泳,水是滿溢的,那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三人到郊外嬉水,溪流的水也充沛,美寶趁阿仁潛水,拉阿良躲藏起來,二人泡在水中,她躲在阿良背後,偷偷享受那只有二人的片刻親密,但是阿良卻只想到阿仁那邊的水裡去。在台北,阿良説出那不能説的秘密,那時他和美寶只有一雙腳浸在水裡,美寶離去,阿良獨自走進水裡,而池中再無別人。片末的一段回憶最令人悵然,阿良和美寶偷進泳池玩水,表面上他們玩得很開心,但是那時泳池的水已經乾涸了大半。他們之間,已經變得疏離了,即使他們都裝作沒有發覺。那些三人騎着機車勇往直前的日子,那些陽光燦爛的盛夏光年,已經過去了。

阿良、美寶和阿仁三人的關係,就像3這個質數,無法分解,只能三人在一起,或各自一人,而現實只容許後者。青春逝去,他們失去了愛情、友誼、理想、以至生命,卻誰都沒有得到幸福。無論阿良如何苦心,美寶和阿仁最終也不能在一起。美寶遺下雙胞胎女兒,阿良繼續擔當守護者的角色。她們父親失去的東西,也只能在她們身上尋回了。自由,仍是要繼續爭取下去。到頭來,依然是三個人,但這一次,最少,我們知道他們當中有兩個是永遠的一對。

The Silent War (2012) 聽風者

此片在香港票房不濟,在内地卻大收旺場,再次説明中港的口味仍然相差很遠,合拍片仍然是不倫不類的產物,卻是香港電影編導爲生存不得不創造的東西。此片的情況就像爾冬陞的《大魔術師》,編導企圖把自己的所長運用到另一個領域去,然而結果卻是強差人意。其實編導麥兆輝和莊文強的《竊聽風雲2》以港產片的形式能夠在内地獲得超過二億的票房(是香港票房的十倍),足以證明以二人的實力,並不需要特別遷就内地市場,只管發揮自己擅長的項目便可。開拍此片,也許有種種原因吧,說不定是投資者的要求,或是開拍《竊聽風雲3》的前提,或是作爲《竊3》前的間隔之作(《竊聽風雲》1和2之間他們也拍了古裝片《關雲長》)。但我想最大的理由,是他們不想局限於永遠拍警匪片,雖然很明顯,那才是他們如魚得水的地方。

内地電影,總是加上一片時代的濾鏡,大概有了這重時代的距離,便不容易犯禁。但是我們香港觀衆就是最不喜歡這種與時代脫節的中國模式,根本是自欺欺人。我也不明白編導爲甚麼看上麥家的《暗算》,他們本身就有很好的原創能力,不必改編別人的作品。很難相信不是投資者出的主意,畢竟《暗算》在内地的知名度很高,而且愛國。而香港觀衆抗拒此片的原因,恐怕也是這個原因。香港觀衆找不到可以代入的對象,一切都太陌生,即使把片頭的字幕變成「1949香港」、譲梁朝偉主演並由他本人配上道地的廣東話也無補於事。(這個年代還要看配音的港片也是一項令人嘆氣的倒退。)

看過此片,便明白麥家的另一本小説《風聲》首先被改編的原因,因爲《風聲》中的反派是日本人,國共的對立便相對地模糊了。來自台灣的導演陳國富便沒有像麥兆輝和莊文強今次那麼尷尬。麥莊二人對原著作了很大的改動,如果索性把背景也改爲與《風聲》相同,也許便能避免這個窘境。但也許是基於對原著的尊重,或對内地市場的考慮,他們沒有那樣做。我估計以後者的理由居多,麥家的小説雖然催生了所謂華語諜戰片的片種,但這種題材香港觀衆從來都不感興趣,卡士強勁如《風聲》,在香港上映時票房也不佳。所以,儘管有梁朝偉,《聽風者》是早已放棄了香港市場的合拍電影。這就是當今港產片的悲哀,是以香港觀衆寧可選擇《低俗喜劇》。

但是,以戲論戲,《聽風者》不是劣片,它比不上《竊聽風雲》1和2,但一點也不壞,男女主角之情寫得尤佳。那份「不能成爲戀人,只能成爲好友」的感情,還是感人的。原著根本沒有女主角張學寧這個角色,可見麥莊的創作能力,不需倚靠原作。若要挑剔,就是何兵(梁朝偉)、張學寧(周迅)和郭興中(王學兵)之間的三角關係,似有還無,削弱了張學寧不能接受何兵的原因。王學兵演得好,但以香港觀衆的角度來看,如果由吳彥祖或金城武來演更佳,畢竟郭興中表面上是個追了張學寧五年不果的公子哥兒,而張對他還是有幾分不捨的。

梁朝偉和周迅都是好演員,但在這些國產大片當道下,也沒遇到甚麼好角色。梁朝偉在《赤壁》和《大魔術師》中的表現一般,何兵可説是他《色,戒》之後演得最好的角色了。周迅近年演了一大堆電影,連演技也變得有點樣板化了,令人益發懷念那個演技樸實無華、楚楚動人的她,像《人間四月天》中的林徽因。張學寧也不是突破性的角色,但最少,在她向何兵告別的那一場戲中,周迅的演技譲我們窺見了張對何的感情。張告別後轉身離去,何追出門叫她的名字,她猛然回首,就是那一個眼神,泄露了真情,何兵看不到,但我們看到了。一瞬間,我看見了《蘇州河》(1998)中的那個演技令人眼前一亮的周迅。

麥兆輝和莊文強的劇本以情節見長,今次主力寫情,情節便比較簡單了,沒甚麼譲人意料不到的地方。老實説,以二人的劇本來説,結局的直接才是最令我意外的地方。麥和莊受《教父》的影響是很明顯的,《無間道II》中年青版的劉健明(陳冠希)殺人一場,便令人想起《教父II》的羅拔迪尼路;而此片的結局中,儀式與捕殺的平行剪接也與《教父》相似。另一方面,由於時代背景,劇本亦難以像《竊聽風雲》般直接反映社會現實,如果有的話,也許就是他們間接説明了像郭興中那樣潛伏在香港的地下共產黨員早已存在。總的來説,如果你能抽離電影中的政治背景,把它當做一個愛情故事來看的話,此片還是令人滿意的。否則,便要等待《竊聽風雲3》了。《竊2》沒有離棄香港,我相信《竊3》也不會。

A Simple Life (2012) 桃姐

《伊朗式分居》利用一次離婚所引發的糾紛來揭示整個國家的社會問題,劇本的確功力非凡,但是我們香港的《桃姐》其實一點也不遜色。《伊》講的是一個國家的問題,《桃》説的卻是世界性的問題。人口老化,是必然的趨勢,許鞍華這部電影,用了一個非常客觀、溫和、善意的角度來探討老人問題,同時亦哀悼這個社會已經喪失的人情味。很久沒有看到如此感人的電影,散場之後很久,雙眼仍溫熱。此片絕對是許鞍華的最佳作品,不必打進奧斯卡,也是一部值得香港人感到驕傲的電影。

本片的劇本細膩,絲絲入扣,而且非常真實,明顯經過十分認真的資料搜集。老人院中的生活、出現的各式人物,我相信100%都是真的。雖然都只是寥寥幾筆,但每個人物,都代表了某一個社群。他們來自很不同的階層,各有前因,但都落得住在老人院的下場。有的甚至根本不是老人,只因爲需要長期洗腎而住在有洗腎機的老人院。老人院究竟是譲老人度過餘年的居所,還是無法獨立正常生活者的集中營?這個我們的父母以至自己將來也很有可能遇到的切身問題,竟然沒有更多的人關心,連政府也不。

此片毫不煽情,對老人院也沒有很多負面的描寫,即使是負面的東西,也用了喜劇式的手法來表達。全片桃姐(葉德嫻)沒有哭過一次,一直以笑面對,然而她越努力不要成爲Roger(劉德華)的負累,我們就越感到那深深的悲哀和無奈。桃姐對小貓説話,叫牠乖,別譲人嫌,其實就是說給自己聽的。Roger帶桃姐參加電影首映禮,就是對她的回應。從她的收藏品中得知她年青時也喜歡電影,自己既身爲電影人,理應帶她出席,遇見了導演和演員,也介紹桃姐是他的契媽。Roger當然沒有嫌棄她,一點也不,因爲她是一手把自己帶大,視自己如親生兒子的人。這是一場很重要的戲,它包含了多重意義,也是桃姐人生的高點。首映禮表示電影開幕,而桃姐的人生,卻開始要落幕。

除了老人,桃姐所代表的,是一種失去的美德。在這個利益掛帥的社會,再沒有不求額外回報而盡心盡力的人,只有那些桃姐所面見的求職者,樣樣斤斤計較。同樣地,亦再沒有像Roger一般的良心僱主。已經不知道是先沒有了雞還是先沒有了蛋,總之,我們兩樣都已失去。桃姐對人亦寬厚,明知堅叔(秦沛)騙錢召妓,也詐作不知,因爲她體會到,住進了老人院的,終會走向枯萎,及時行樂,沒有甚麼不對。

葉德嫻年紀漸大,演出機會漸減,卻遇上桃姐這個角色,可説是三十年的因修成的果。這個角色不易演,適合的人也少,她的演出,卻是細緻入微、無懈可擊。與劉德華的黙契,更是再無第二人選。威尼斯影后,她當之無愧。多虧她,歐州三大影展的女主角獎我們香港人都拿到了。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自然也是亦非她莫屬。因爲她,桃姐這個人物,會長留我們心中。

許鞍華是一個低調的導演,作品亦然。三十多年來,她默默耕耘,創作不懈,新浪潮導演,除了徐克,多已久無新作,她卻仍能拍出《天》和《桃》等佳作,實在難能可貴,令人敬佩。亞洲電影大獎頒她終身成就獎,是很好的timing,也是她應得的。此片中她的技巧越見爐火純青,沿用了《天水圍的日與夜》的白描手法,極爲簡鍊樸實,全無花巧,幾乎是平舗直敘,然而卻有極大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感動人心。戲還未到尾聲,觀衆早已淚流滿面。只有結尾一場,她才用了一點剪接技巧,稍稍跳離了真實,譲我們看到桃姐等Roger回家才安心睡覺。這場戲或者是Roger的回憶,或者是懷念着桃姐的他回家前的想像,又或者是善良的導演特意給離場前的觀眾回送的一絲温暖。

Starry Starry Night (2011) 星空

有些電影,香港人拍不來,香港電影人企圖探究《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爲何在香港如此成功,其實沒有多大意義,因爲即使我們瞭解了,我們也做不到,我們根本沒有那種編導和演員。這是「深層次」的文化差異,無法超越。就像爲甚麼香港只有書展而沒有誠品書店。反過來説,台灣人也一樣拍不出《功夫》或《無間道》。

台灣電影的另一個強項,就是藝術電影,以前候考賢、蔡明亮等的電影是重口味藝術,一般觀衆不易消化,但近年新一代的導演已逐漸改變,走向觀衆,不再曲高和寡,作品平易近人得多。林書宇的前作《九降風》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清新、簡約、精緻,很易閱讀,但亦有深意,是一部很有質感的電影。而新作《星空》,影像給人的感覺比前華麗了,但內涵仍然是質樸的,仍然是那一份青春的寂寞。

電影中幾乎所有角色都是孤單寂寞。爺爺(曾江)獨自在山上生活,父母則在離婚邊緣,分房而居。平安夜,小美(徐嬌)只能躲在自己的房間,悄悄地向不認識的小傑(林暉閔)説聖誕快樂。而小傑也好不到那裡,媽媽帶着他在逃避酗酒的丈夫,平安夜小傑亦只能在家裡窗前,遙遙地爲報佳音的行列伴奏。連那個在班上生事的男孩,大概都是暗戀着小美而妒忌小傑。誰都是隻影形單。生活在都市裡,大家這麼近,卻同時又那麼遠。

我們的心中都有一片燦爛的星空,渴望跟喜歡的人分享。然而我們的星空都缺少了一片,並不完整。幸運的話我們會遇到爲我們找到那失落的一片的人,填補了那空位。但我們永遠不知道他/她會在什麼時候出現,或會不會岀現。那是誰也無法預料的。即使會出現,時間也很關鍵。太早出現,或會擦身而過。太遲出現,會錯過了良晨美景。況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到底是微妙而脆弱的,美好的時光永遠短暫,感情會錯過,會消失。就像拼圖,遠看完好無缺,近看滿佈縫隙,一碰便會散落。反而死亡,能把感情凝結,只要不忘記,我們仍能在需要的時候,得到一點慰藉。小美的爺爺已經去世,但對小美來説,只有爺爺的擁抱,才是真實和有體温的。

林書宇擅於用含蓄的筆觸描寫複雜的感情,《九降風》中的阿彥和小湯、本片中的小美和小傑之間的關係,都是介乎友情和愛情之間,曖昧朦朧,又細膩動人。小美和小傑在山中迷了路,小美其實帶了手機,但她沒有説,因爲如果説了,他們的旅程便要結束了。我甚至懷疑,一開始,小美也是故意走錯路的。因爲她太寂寞了,只想小傑多陪她一會。但是她想不到因此淋雨而病倒了,錯過了跟小傑在湖上一起仰望星空的機會。因爲小美,小傑看到了自己的星空,但沒有和小美一起看到。小美病癒後,小傑已隨母親離開了,他們就是這樣錯過了彼此,只有在回憶中,留下了那最燦爛、最寂寞的星空。

林書宇的劇本帶一點哀愁,但並不悲觀。在《九降風》和本片的結尾,他都留給觀眾希望。在《九》中,小湯沒有參加畢業典禮,一個人帶着阿彥的棒球到棒球場去,那是他一個人的哀悼,但他在球場中巧遇了阿彥最喜歡的職業棒球員,還被邀請替他投球。那是給阿彥最好的禮物,亦是給自己最好的寬慰。在本片中,長大了的小美(桂綸鎂)再次在平安夜遇到了他,她終於知道,那個爲她找到失落拼圖的人,即使過了那許多年,也沒有忘記她。兩片的結尾,主角都是面對鏡頭,小湯奮力投球,小美喜極而泣,彷彿都在向觀眾説:「我活過來了。」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2011)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九把刀的書,我一本也沒有看過,總覺得像在漫畫店出租的寫給宅男看的小説。九把刀當導演,我亦不感興趣。然而所有人對此片幾乎一面倒的好評,令我不得不放下偏見,買票進場。然後我心服口服了。《那些年》是好片,作爲青春愛情片,更是難得一見的佳作。

台灣的電影業跟香港相比,好不了多少,可能更差。但每年總有一兩部令人驚喜的電影,像《海角七號》、《九降風》、《艋舺》、《一頁台北》、《聽説》等,都是台片的清流。裡面有一種無可取替的獨特感覺,也有一種港片拍不出的情懷。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我們還能在台片中找到一份尚未失落的純真。

男主角柯騰(柯震東)表面是個壞學生,編導更幾乎是強調地多次提及他「打手槍」,但其實都只是反襯他的表裡不一而已。他對女主角沈佳宜(陳妍希)的感情,其實純情得像少女漫畫。在少女漫畫中,最平凡的女主角總是被班上最帥的男孩喜歡上。某程度上,此片就像少女漫畫的男性版。像經典日本漫畫《愛與誠》,最乖的女生愛上最壞的男生。但是故事發展下去,此片卻遠比漫畫眞實,也是它能夠引起如此巨大共鳴的地方。

電影中,柯和沈的交往,真正出現在銀幕上的,其實只有一次約會和一次吵架,但卻是二人感情的雙曲綫距離最接近和開始分開的地方。高中時,沈爲柯進行特訓,提昇它的學業成績。約會時,她告訴他她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她是那麼努力地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只要他放下一點自尊向她告白,他們的距離便會消失。但是他沒有。約會中,他們一邊談話一邊分別走在火車的兩條路軌上。編導其實早已暗示,他們的關係就像火車軌,是兩條永遠不會交會的平行綫。

一群好友中,柯騰最幼稚,阿和最成熟。但是在那青春的花樣年華,成熟就是好?沈佳宜喜歡的,是幼稚的柯騰。沈每罵柯一次幼稚,都譲阿和羡慕不已。問題是,如柯騰所説,女孩總比男孩成熟,他們對於幼稚的看法分歧,最終導致了他們的分手。和柯分手後,沈接受了成熟的阿和,但五個月之後她明白到,太成熟,也不是她想要的。女孩子都希望男友全心全意地愛她,爲她做盡傻事,同時又希望他成熟穩重,給她最大的安全感。然而世上魚與熊掌,終究不可兼得。柯騰最終成爲了人氣小説家。世界因爲他,真的有了一點點不同。在婚宴上,他問沈佳宜他還是否可以繼續幼稚下去,沈説一定要。柯騰因爲幼稚,失去了沈,但他的「幼稚」,也孕育了他夢想的實現,並終於得到了沈的認同。而「成熟」的阿和,卻只成爲了一個保險經紀。這就是成熟和幼稚的分別。

愛情電影好看,是因爲它比現實美麗,儘管結局不一定完滿。愛情故事最基本的要求,當然是男女主角,在現實中,我們都遇到了沈佳宜,但大多時候,我們都不是柯騰。我們只是老曹、或該邊、或勃起,連阿和也不是。電影中的男女主角,亦總是能夠心靈相通。柯雖然不知道沈期待他的告白,也不知道沈寫在天燈上的願望。但是,他可是親耳聽到她說,她羡慕平行世界中沒有分開的兩人,親耳聽到她真心真意地,多謝他喜歡她。那是全片最動人、也是最傷感的對白。一切已經回不去了,但是,最低限度,二人都確認了對方珍惜那曾經有過的可能。如此相知,在現實中,這恐怕也是難以做到的。如果那兩句説話真的被説過,那麼九把刀亦當對青春無悔了。

平行世界是一個很有趣的科學概念,九把刀不是第一個把它用在愛情上的人(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寫過一本小説,書名開宗明義就叫做《平行世界、愛情故事》(1998)),但是九把刀應用得實在好,在地震過後的寂靜街上,二人身處兩地,仰望星空,想像着那個他們在一起的平行世界,是多麼的令人心碎。結尾中柯騰吻新郎的一段剪接,也是神來之筆。初看以爲是常見的flashback,看下去卻出現了柯騰吻新娘的鏡頭,以爲是flashforward,但又出現了之前沒有岀現、不應岀現的鏡頭,然後我們終於明白,那其實是柯騰的意識流,是他心中的悔恨,是那並不存在的平行世界。

這部電影好看,但滋味並不好受,看後心頭滿是苦味。那是我們自己早已遺忘的青春的苦澀。多虧九把刀,讓我們再次嚐到了。如預告片所言,每一個男孩,心中都有一個沈佳宜。多虧陳妍希,譲我們記起了她。現在我們終於可以把那些年的苦澀,當做陳年的美酒吞下。並在胸中那一股温熱消散之前,回味一下我們曾經也有過的青春。

Overheard 2 (2011) 竊聽風雲2

成功一次,或許只是僥倖,但成功多次,就是實力。《竊聽風雲2》再次證明了麥兆輝和莊文強是當今香港影壇最頂尖的編劇和導演。比起前作,今集只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如以往,麥、莊二人的劇本心思細密、佈局精妙。結構雖複雜,但敘事抽絲剝繭,技藝高明。同類型電影,香港再找不到比他們更好的編劇了,就像《無間道》,兩集《竊聽風雲》的劇本不知勝過多少荷李活電影。雖然投資者來自内地,但他們的電影仍然滲着濃厚的香港味道,講的仍然是香港問題,在現今的製作環境,實在是不可多得。因此我們也不得不體諒他們必須任用內地的演員當女主角、需要爲電影配音等較爲次要的技術問題。

本片可以説是香港的《華爾街》,講的都是人性的貪婪、腐化。矛頭雖直指證券界,但劇中集團名爲「地主會」,亦很露骨地同時影射了地產界。若説彭浩翔的《維多利亞壹號》是對香港樓市的控訴,那本片就是對股市(及樓市)的控訴。「地主會」也許是虛構,但一些大戶用不同方法把股價舞高弄低來謀利是事實。片中督察何智強(古天樂)問羅敏生(劉青雲)地主會是做甚麼的,羅沒有説話,卻快速做了多個股票交易,不消幾分鐘便把一百元變爲幾千元,用行動回答了何的問題。這就是香港人羨慕的金融才俊,住高尚住宅,擁保時捷、遊艇,過着富裕優渥的生活,工作是坐在高級的辦公室,看着電腦,打幾個電話,幾分鐘賺幾十倍的錢。還可以趾高氣揚地對人説自己的工作如何貢献了社會。然而説穿了,不過是炒買炒賣。

本片的劇情不是上一集的延續,但它補完了上集的主題。上集中主角的是股民,企圖藉內幕消息一朝發達,今集則是證券行用不正當的手段來造市獲利。兩者都是把股市視同賭局,投資的原意,已蕩然無存。片中祥叔(胡楓)是唯一有良知、有道德的證券商,卻被伙伴併棄。衆人從前的崇高理想,早已腐敗。祥叔一言道破:說到尾,一個貪字。香港人長年沉迷炒股炒樓,不知不覺已迷失其中。年青人個個想做羅敏生,失去了夢想。沒有失去夢想的年青人,卻失去了機會。正如羅敏生所言,以前他甚麼也沒有,最少還有機會,現在的人卻連機會也沒有。這大概也就是麥兆輝和莊文強對香港以及香港電影現狀的慨嘆吧。

香港經濟,金融和地產是兩大支柱,但這不是甚麼值得引以爲榮的事。如果香港年青人都成爲了像羅敏生的投資顧問,又或者在「反思」過後都成爲了「下一個李嘉誠」,那將會是一個何等銅臭的社會?就算香港的金融和地產成爲世界第一,我們也不好意思對外國人説我們香港人是全世界最懂投機炒賣的人吧?香港人真正需要的,是更多的麥兆輝和莊文強,更多有創造力、有理想、肯堅持的人。最少,我們還可以自豪地說,香港出產的電影也曾經影響了美國電影史,曾經助馬田史高西斯登上奧斯卡最佳導演之位。那才是香港人值得引以爲榮的事。

何智強這個角色也有寓意,他是保安科,查的其實是商業犯罪。縱有逮捕犯法妻子的勇氣和正義感,面對橫行的勢力,卻充滿了無力感。如他自己所言:「警察做到的很有限」。這明顯是編導諷刺香港政府/警察對股市樓市的問題,視若無睹,無能爲力。至於阿祖(吳彥祖),就更孤絕了,一個人對抗地主會,沒有朋友,沒有伴侣,只有一個患了腦退化的媽媽。媽媽是他的羈絆,但是編導同時也爲他提供了出路,譲她得到祥叔所資助的老人院照顧,也譲她忘掉阿祖是自己的兒子。於是阿祖孓然一身,再無顧慮。在戲中她不斷重看的《獨行殺手》,而我們看的獨行殺手,就是阿祖。所以如果我們再聰明一點,當阿祖對何智強説「不要譲我親眼看到你拘捕我」,我們就會預見阿祖的下場。《獨行殺手》的結局,就是編導的暗示。

奧利華史東1987已拍出《華爾街》,現在看來,可説是極有前瞻性,去年的《華爾街金融大鱷》比前作退步了,但主角又道出了一個事實,大意是:他以前説過「貪婪是好事」,現在卻似乎成爲合法了,因爲誰都是這樣做。倒是一針見血。時間上本片後了很多,但是在這個後金融海嘯時期,未為晚也。當然一齣電影改變不了社會現實,然而我慶幸香港仍有電影反映了現實,仍有電影人在北望内地市場的同時,沒有遺棄了香港。

Wu Xia (2011) 武俠

與其説陳可辛企圖藉《武俠》改變武俠,不如説他企圖藉《武俠》改變中國電影。事實上,他一直這樣做。陳可辛是極少數全身投入内地拍電影而仍能保持個人風格,沒有刻意改變自己來遷就大陸市場的香港導演。他在内地拍過三部電影——《如果.愛》(2005)、《投名狀》(2007)和《武俠》(2011),進軍内地的首作《如果.愛》,竟然是一部歌舞片,而且大膽採用複雜的敘事手法,別説是大陸觀衆,即便是香港觀衆也未必習慣,可見他當時的野心是頗大的。之後他改拍清裝武俠,想必也是爲了更能迎合大陸觀衆的口味,但最低限度,他沒有拍那些令人遠離電影院的歷史大片,而是一直努力地運用自己擅長的中西合璧的方法,去製作、革新中國電影。

論構思和型式,如果説《如果.愛》過於進取,《投名狀》又過於傳統,那麼《武俠》可算是取得了中庸之道。此片雖名爲「武俠」,其實卻不全然是武俠片。片中用了不少篇幅來叙述徐百九(金城武)識破劉金喜(甄子丹)的證詞,終於查出劉金喜隱瞞自己真正身份的過程,全是文戲,還插入很多似是而非的「科學」來解釋武功,既像偵探片,又像古裝的CSI,結局更運用了一點小科學來殲滅大反派。這些對武俠片來說無疑是新奇有趣(多年前古龍的「新派」武俠小説也有類似的嘗試),亦塑造了徐百九這個角色,但想深一層,其實是可有可無。在武俠的世界,對於武功,從來只要相信,不必存疑,就像我們從不懷疑科幻片中的科技。

在人的世界,卻從來充滿着不信任。徐百九過去曾被少年犯出賣,失去了對人的信任,他自我克制自己的同情心,以防再受欺騙,甚至已陷入了人格分裂。(西方的人格分裂出現在中國式的武俠片中,在王家衛的《東邪西毒》中也曾出現過。)法外再不容有情,連親人也不例外,他檢舉了岳父,不惜婚姻破裂。所以他不相信唐龍(劉金喜)已改過自新,即使唐龍放他一條生路也不肯相信,堅持要把唐龍歸案。相反,也曾被父親欺騙過的唐龍卻選擇了相信。他信徐百九離村後便不會回來,就單憑徐的一句説話。即使徐食了言,他仍然相信徐,甘冒生命危險譲徐爲他施行假死。對人性的信任,二人採取了相反的態度。徐不相信唐,誓要緝拿他,卻暴露了他的行蹤,招致了敵人來襲,造成了整條村的災難,徐爲救唐,最終亦賠上了性命,而唐則能倖存,至此編導的訊息,已明顯不過。

徐百九的考驗是能否再相信別人,唐龍的考驗是能否面對自己的罪。世事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不是你拋下過去,過去便與你再無瓜葛。你犯了罪,儘管你只是奉命行事,你的罪便輕了嗎?你悔改了,你便得到了別人的原諒了嗎?你砍下殺人的手,便得到了寬恕了嗎?唐龍最初選擇以假死來逃避,但逃不掉。即使自己逃得過,身邊的人也會受牽連。他必須面對自己的惡,戰勝它,才能重新做人,把背負的罪,一點一點的卸下來。

唐龍這個角色,仍有可發掘的空間,例如他的覺悟過程。從他父親的説話得知,他小時候亦喜歡過父親,害怕父親不歸家。他自小活在惡人堆中,不可能不受影響,不可能只因爲父親殺了他喜歡的馬騙他吃,或聽到了小孩的哀求,便簡單地改變。對父親由愛到恨,到良知覺醒,應有更曲折幽微的心路歷程,劇本欠缺了一個交代。我原本以爲唐與阿玉(湯唯)相遇到留下,背後還有故事,也是觸發他下定決心的契機。但並非如此,唐似乎只是想找一個誰也找不到的地方以別人的身份來逃避。所以我們總覺得唐與阿玉的關係有點貌合神離,好像唐關心他的兒子遠多於阿玉。難怪阿玉會問他,如果那天他遇到的是另一個女人,他也會留下嗎?這似乎才是編導的原意,世上沒有所謂命定的邂逅這回事,一切都只是機緣巧合、各取所需。導演兩次把唐龍一家的生活用間隔分開來展示,阿玉與她前夫所生的兒子在開飯,唐龍則與自己的兒子在談笑。這可能只是攝影構圖,但我傾向相信這是編導的隱喻。浪漫主義的女主角,不是陳可辛喜歡的類型。唐龍與阿玉之間的阻隔,仍有待衝破,所以在片末阿玉的那一句説話,才會説得那麼難於啟齒。

最後不得不提,此片最大的驚喜,是王羽。暌別多年,一出山,氣勢仍不凡。甄子丹的獨臂刀,當然是向他的致敬。王羽的戲份很少,但壓得住場,那一場抱着孫兒向唐龍獨白的戲不易演,時而溫情,時而慍怒,情緒如風雲詭譎,王羽演得霸氣盡現,令人膽怯。單是這一場,王羽便勝過甄子丹,薑還是老的辣。在陳可辛的導演下,甄子丹的演出尚可接受,但始終他演得最像的,還是甄子丹,不是劉金喜,也不是唐龍。但如果他可以憑《葉問》提名最佳男主角,還有什麼不可能?

The Stool Pigeon (2010) 綫人

張家輝憑《証人》奪得多項影帝,獲各方肯定,是實至名歸。但是,如果沒有好角色,最好的演員也沒用。當然,相反亦然,我只是想説,編劇吳煒倫和林超賢有很大的功勞。幾十年來,香港人拍過大堆警匪片,大多是以警(包括臥底)爲主、以匪爲副,直到《無間道》,才出現比較重大的突破,發明了警匪雙方各派臥底的情節,把「無間地獄」這個概念,放於同爲臥底的兩位主角身上,互相平衡,不分軒輊。一定程度上,導演林超賢在《証人》中採用了相似的手法,把「罪咎」同時放在乒賊身上,描繪出另一個人間煉獄,拍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代表作。來到了這部《綫人》,林超賢算是保持了水準,它未及前作,但不至於相差太遠。情節上,它不是《証人》的延續,但内裡說的,卻仍是同一個主題。

論劇情,此片較《証人》弱,基本上是警方滲入械劫集團,希望在劫案後將匪徒一網成擒,但滲入者越陷越深,以至無法抽身。雖然主題不同,但情節與《龍虎風雲》(1987)相似,只是把臥底換成了線人,然後套用《証人》的模式,平衡發展兩個主角的戲。然而今次,主角的罪咎放得不夠平均,偏重在李滄東(張家輝)身上。李滄東背負了多重罪咎,他累到綫人廢噏(廖啟智)淪為瘋子,妻子傷殘兼失憶,而歷史還正在重演。相比之下,細鬼(謝霆鋒)這個角色便比較簡單,妹妹(鍾舒漫)淪為妓女,並不是由他所直接導致,而是因爲父親的欠債,最多也只能説,他爲未能負起照顧妹妹的責任而愧疚。比起李滄東,角色的深度便淺了一層。

《証人》之所以好看,是因爲港產警匪片少有把匪徒刻劃得那麼深,今次爲求新鮮感,編導將張家輝和謝霆鋒的警賊身份對掉,便還原到以警爲主的舊模式,而且兩個角色的塑造也比《証人》遜色,家庭碎裂的警察、背負著悔疚的警察,我們已在荷李活的電影、電視劇、以至日劇中看過太多了。細鬼這個角色的心態,也比不上《証人》中的唐飛複雜。由於演員早已決定,這説不定是導演因應謝霆鋒的長短處而度身訂造。謝霆鋒憑《十月圍城》得到最佳男配角,演技獲初步的認同,但今次亦以近似的演法演出,未見進步。謝霆鋒演戲無疑努力,但他的演技着實仍須磨練。破相演出、不用替身等,是演員的專業精神,但並不等同演技。也許他需要的,是再多點時間,再多點歷練。

爲了強調李滄東的罪咎心態,編導用了比《証人》較重的筆觸,但有時力度未免過猛,劇情幾近煽情的邊緣。例如廢噏和李滄東妻子(苗圃)這兩個角色,便稍嫌過於戲劇性和悲情了。幸而編導在最後的處理上採用了克制的表現手法,例如李滄東要廢噏親眼看到仇家(尹揚明)被拒捕,和他看到妻子家人(鄭丹瑞)的痛哭而知道噩耗接著自殺等,便頗能表達到李滄東抑壓的感情而不至於過火。似乎,好的戲份都是在李滄東這邊。細鬼和妹妹的戲份便顯得過簡,其實如果要加強細鬼的罪咎,不妨説錢是細鬼自己所欠,他入了獄,累及妹妹被逼當娼,爲了贖罪,爲了贖回妹妹,他無法不當線人。細鬼與阿弟(桂綸鎂)的一段情較好,我喜歡他們之前的一面之緣,而不是舊情人之類的陳腔濫調。阿弟這個角色寫得不俗,亦剛亦柔,不是花瓶,編導最後還譲她與匪徒頑強對抗,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被挾持。

《証人》成功,除了張家輝,其實更令人驚訝的,是林超賢在編導警匪片上的進步。幾年前他還在拍《閃閃的紅星》、《風雲決》那些電影,還以爲他已放棄港產片回内地發展了。想不到一回到了他擅長的警匪片領域,便如脫胎換骨。以前,我覺得他走不出陳嘉上的影子,但《証人》與《綫人》二片,無論在編或導上,他都已勝過陳嘉上了。他摸索到了自己的路、自己的風格,再不承襲他人。《証人》和《綫人》最可貴的地方是,它們雖然都是合拍片,但仍然保持九成的港產片風味。這種濃厚的港產片親切感,已經「買少見少」,想不到除了在杜琪峰的電影中找到外,還能在林超賢的電影中找到。港產片不應過份遷就内地市場而失去自我,否則只會成爲香港的「文化遺產」。所以《証人》/《綫人》這類又不失港產片特色的中港合拍片值得支持,如果林超賢説要再拍一部《X人》,來個罪咎三部曲,也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