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E (2008) 太空奇兵 ‧威E

毋庸置疑,彼思還是技高一酬。儘管 Dreamworks 亦步亦趨,在製作上不斷進步,《功夫熊貓》亦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太空奇兵 ‧威E》一出,高下立見。彼思不斷突破自己,令人佩服。此片無論在畫功、故事、人物、主題皆超越了以往彼思的電影,其他公司更是塵莫及。當其他公司的產品仍以小孩為對象,彼思的動畫早已做到老少咸宜,其主題之深度,遠超過一般動畫的要求。例如《五星級大鼠》便是講對理想和自我提昇的追求,又道出評論者應有的態度。而今次的主題亦是多重,並非只是環保那麼簡單。

在此片之前,個人認為彼思的動畫以《五星級大鼠》的主題最具深意,而故事上則以《怪獸公司》最有創意。但此片卻同時將兩片的地位都取代了。看一下幕後人員名單,編劇兼導演是安德魯史丹頓 (Andrew Stanton),他正是《怪獸公司》的編劇,而《海底奇兵》也是由他編導。連續寫出好劇本,証明此君實力非凡。其實他的劇本早已衝出動畫領域,《海底奇兵》曾經被提名過奧斯卡最佳劇本,雖然敗於《迷失東京》,但《海底奇兵》也奪得了當年的最佳動畫。若明年的奧斯卡他憑本片再度被提名,誰也不會覺得意外。

看預告片時,實在想不到這樣一個概念(地球上最後一個機械人遇上700年後的新型機械人)可以發展到如此精彩和感人。早聽說了此片對白極少,仿如默片,進場後發覺身邊坐著幾個小孩,我暗忖沒有很多惹笑的粵語配音對白,不知他們有沒耐性。但出乎意料,此片之吸引力,竟足以令小孩大部份時間都細心觀看。事實上,本片對白雖少,但由頭到尾充滿驚喜,一直令人會心微笑、大笑。單就兩個機械人外型的對比就已經很有心思,威E還是個履帶式行走的機械人,Eve卻是浮在空中。無論在外型或意義上,威E和 Eve 都像 Walkman 和 iPod,是不可能的一對,但編導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給你看。

威E也令我聯想到不久前放映的《魔間傳奇》(I Am Legend)和《街頭超人》(Hancock),兩片都是由韋史密夫主演。《魔間傳奇》中,韋史密夫是地球上唯一的生還者,而在《街頭超人》中韋史密夫也以為他是他的族類中的唯一人,他們和威E一樣,同是天涯寂寞人。幻想一下,如果此片是真人版,韋史密夫飾演威E,他被人類遺棄在地球,日覆一日處理堆積如山的垃圾,只能聽聽老歌,看看老電影,收藏一下垃圾自娛,每天渴望著電影中700年前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然後一個很美麗的新型機械人Eve(讓查理絲花朗來演吧)來到地球,威E愛上她,但她突然不再回應,並被太空船帶走…劇情是不是同樣好看?而本片劇本之佳,並不止於故事,有趣/感人的細節,俯拾皆是。《五星級大鼠》大膽到用坑渠老鼠做主角,本片更進一步,用蟑螂來做寵物,問你服未?Eve 進入了休眠狀態,威E一直陪伴左右,初看好笑,但後來 Eve 從播放記憶中親自看到大為感動,就是很好的舖排。片中太空船上那個清潔機械人也是漂亮的伏筆,它一直堅持清潔威E留下的污漬,多次出現,最後卻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片末 Eve 替威E換了零件所引起的變化,更是牽動人心。

如果說此片是偉大的動畫,一點也不以為過,此片內外兼備,不但影像出色,情節精彩,主題也呈現多重意義,而且與劇情完美結合,不露痕跡。第一重意義,當然不用說就是環保。第二重也當然不用說就是愛情,但它不是一般的愛情,而是發生在機械人之間的愛情,威E向我們人類示範,甚麼是不離不棄的愛情,與太空船上的人類,只顧自我享樂,無視身邊的人,是強烈的對比,這其實就是對現代人生活態度的諷刺,是威E令他們離開座位,再次發現、接觸身邊的人。劇本的第三重意義,是對逝去的事物的重新肯定,威E聽的是老歌,看的是老電影,想望的是跳舞、牽手、接觸。而威E亦引發對地球一無所知的艦長去認識並認同過去的美好事物。而現代人卻像生活在太空船上,終日沉迷吃喝,不做運動,弄至個個癡肥,只懂在網上/廣告上尋求不存在的東西。威E 喜歡 Eve ,送給她的的,自然是他珍而重之的東西,那是甚麼?(不是鑽戒,鑽戒早被威E棄掉了。)只是一株植物和能夠發光發熱的火,只是最基本的東西,但便已彌足珍貴。就是這麼簡單,如果我們還不覺悟,那麼我們就和那些坐在移動椅子上,終日看著虛擬世界渡日的癡肥人沒有分別了。

Red Cliff (2008) 赤壁

一直擔心這種所謂千軍萬馬的電影還可以怎樣拍下去,即使是吳宇森,也不能令人放心。這種場面第一次看會覺得震撼,看過幾次便會厭倦。好片如《投名狀》,好看的地方都不是戰爭場面,而是兄弟三人的戲。《赤壁》片長達146分,頭尾共有兩場大戰,技術上拍得再好,也都是千篇一律。(反而西片《戰狼300》拍出手起刀落的痛快淋漓,但那種電腦遊戲式的畫面又不適合用來處理這種中國式歷史故事。)結果一如所憂,《赤壁》平平無奇。

對投資者而言,把《赤壁》一開二也許是正確的商業決定,但對付錢看戲的觀眾而言,絕對是一個錯誤。《赤壁》人物眾多,劇本對各人均有兼顧,但主線的基本情節不足,只靠兩場大戰來填塞篇幅,支線的情節又不夠趣味,差不多兩個半小時的戲是過長、拖延,明顯是為了要把主戲「火燒連環船」留給下集。觀眾絕對寧願看三小時的戲一氣呵成,也不願看見故事斬件上,還要付雙倍的錢。吳宇森說過會把海外版將兩片剪成一片上映,那才是恰當的做法。

吳宇森有盡力在戰事中表現角色的「義」,片初趙子龍(胡軍)不須劉備明言,獨力義救其妻兒,趙子龍飛身救嬰孩,片尾周瑜(梁朝偉)亦飛身替趙子龍擋箭,但兩場戲皆被冗長的打鬥所掩蓋而不能拍出效果。拍得較好反而是文戲,中段周瑜和諸葛亮(金城武)相識相交,兩人以琴音對話,一切盡在不言中,頗有「一時瑜亮」的意境。感情線方面,周瑜和小喬(林志玲)一開始已是恩愛夫妻,劇本把他們描繪得相親相愛,甚至還加了吳宇森在華語片中少拍的床戲,但就是拍不出小喬那份害怕失去周瑜的擔憂,雖說曹操(張豐毅)實為小喬而來,但小喬一心向著周瑜,三角關係並不構成。另一方面,編劇似乎有意在孫尚香(趙薇)嫁劉備前,把諸葛亮和孫尚香配成一對,但在此片中二人關係也尚未發展成型。歸根究底,全因為故事被被硬生生的斬開之故,除了曹軍壓境,一切情節皆未發展至能吊人胃口的地步,所有的衝突尚未發生,觀眾又何來急不及待想看下集的衝動?不過結尾那個跟隨白鴿從諸葛亮手中飛到曹營的長鏡頭不俗,總算挽回一些期盼。

下集且看吳宇森能否力挽狂瀾,他的拿手好戲──願為朋友犧牲個人的戲碼還未上演。吳宇森有意把周瑜和諸葛亮拍成知己,又預告二人將會變成敵人(應是荊州一事),但他的電影中的英雄即使對立,往往仍惺惺相惜,不知他如何處理瑜亮之爭,希望他自有一番動人的詮釋。此外便是「火燒連環船」,看預告片頗有看頭,希望不要重蹈此片中的兩戰的覆轍。

The Dark Knight (2008) 蝙蝠俠 – 黑夜之神

暑假猛片如雲,但最令人期待的還是本片,不是因為在香港取景,也不單是因為上一集的精彩,而主要是因為兩個人:導演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和飾演小丑的希夫烈達(Heath Ledger)。不是人不在了才說好話,希夫烈達在此片的完美演出有目共睹,的確光芒四射,他超越了積尼高遜,好得幾乎令人想哭,因為這樣的一個天才演員,竟然已經英年早逝,實在太過可惜。唯一的安慰是,就憑《斷背山》和本片,希夫烈達應足可名垂影史了。

導演延續上集的「寫實」手法,把漫畫感減到最低,今集的反派甚至沒有甚麼能毀滅全城的「大殺傷力武器」,只用了最平常的炸藥而已,科幻程度連《虎膽龍威4.0》也不如。新的裝備也不過是換了戰衣和改變了蝙蝠車罷了。但這正是新蝙蝠俠之「新」,導演把這類超級英雄片與劇情片巧妙融合,所以此系列不單止於動作、特技,也有迂迴的情節、複雜的人物、深刻的主題。

荷里活雖也有不少導演像路蘭般能編能導,但很少寫得像他的好。路蘭的劇本不但好,而且破格創新。他的《凶心人》不用多說,其完全顛倒時間線的手法是前無古人的經典;《蝙蝠俠:俠影之謎》反璞歸真以寫實拍幻想;《死亡魔法》中的敘事蘊含倒敘中的倒敘,其手法亦如同魔術。而本片則用了層遞式的多線並行敘事,令劇情更高潮迭起。路蘭的劇本常常錯綜複雜,但架構巧妙,而且永遠條理分明。他絕不會低估觀眾的智慧,或遷就觀眾的理解能力,他就是有能力把複雜的意念拍得深入淺出,能夠領會的觀眾固然能獲得無窮樂趣,即使一般觀眾亦會被其變化多端的情節所牽引。劇本由開頭的一條線(阻止小丑殺哈飛丹特),突然急轉為三條線(拯救女主角、拯救哈飛丹特、小丑逃出並救走黑道銀行家),再進而發展到四條線:蝙蝠俠得 Lucius Fox (摩根費曼)之助追捕小丑、兩條船上的生死抉擇、和變成「雙面人」的哈飛丹特追殺占哥頓及其家人)。當中還要穿插蝙蝠俠愛情線的三角關係,蝙蝠俠身份被揭露的危機,和小丑將哈飛丹特扭曲為「雙面人」的劇情。如此複雜的情節,編劇少一點駕馭能力也不行,但路蘭卻能把這麼多條線編織得天衣無縫,令觀眾透不過氣來。

但路蘭的劇本最難得的還是,它不只有匠心獨運的型式,更有發人深省的內容。本片講的是人性的兩面,善與惡,界線模糊,一念之差,人便可以由善轉惡,或者相反。前者最明顯不過的代表人物當然就是哈飛丹特,痛失未婚妻,令他由「白騎士」變成了「雙面人」。此外還有船上那個差點便要炸死犯人的平民,和那些要殺死想揭露蝙蝠俠身份的核數師的市民。當一般人受到威脅,他們便會不惜犧牲他人以自保,這便是人性中的惡。相反,人亦可以由惡轉善,船上的犯人拒絕炸死平民,展現了人性的光輝,最猶豫不決的反而是沒有帶罪在身的其他人。小丑這個人物代表了最大的惡,他的惡甚至已經超越了「萬惡」的金錢。蝙蝠俠則代表了最大的善,他是「黑騎士」,甘願犧牲自己(自首)來保護別人,包括對自己有企圖的人(核數師),包括他的敵人(他寧願翻車也沒有撞死小丑),他更甘願負上不該負的罪名(哈飛丹特所犯)而走上逃亡之路。葛咸城的市民,代表的卻是我們,時常備受考驗。善與惡、黑與白,就像「雙面人」手中硬幣的兩面,在人性中同時存在,分別是你選擇哪一面。

本片在香港拍攝的一段其實不一定需要在香港拍,導演選擇香港實在是他給我們的面子。事實上,離開了葛咸城,反而稍微破壞了那種亦虛亦實的背景氛圍,但聰明的導演當然深明此點,看他用了最少的鏡頭去交代背景便知道。演員方面,除了希夫烈達好看,米高堅和摩根費曼也不容忽視。他們戲份雖少,但不可或缺,他們一黑一白,仿如蝙蝠俠的左右護法,沒有了他們,蝙蝠俠也會失色。唯一小小的美中不足是 Rachel Dawes 這個角色換了人,不是因為 Katie Holmes 好,也不是因為 Maggie Gyllenhaal 不夠好,只是臉孔變了,不免有些微怪怪的感覺。

Hancock (2008) 街頭超人

雖說荷里活不斷拍超級英雄電影,而且是續集、第三集的拍下去,新意欠奉,但平心而論,製作人也有盡力推陳出新,說的不單是電腦特技,還有其他非技術層面,例如《蜘蛛俠》的人性軟弱化,《新蝙蝠俠》以寫實拍幻想的表現手法,《超能特攻隊》的超級英雄家庭化等,現在《街頭超人》更是徹底顛覆了超級英雄的形象。一般超級英雄皆受人愛戴,但如果超級英雄乞人憎又如何?本片便是從這個概念而來,是頗新鮮有趣的意念,編導也把這個題材玩得不錯。

本片的情節起伏頗大,街頭超人 Hancock(韋史密夫)由不受歡迎,到自願入獄、自我改善、重新被市民接受,至驚聞過去的真相、超能力喪失、死亡和重生,都在短短的92分鐘片長中經歷了。劇情稱得上大起大落、曲折精彩,起承轉合都能拍出戲劇效果,也有神來之筆。但若是苛刻一點的話,也可以說它有點粗枝大葉,不夠精緻。現在此片偏短的片長是不是為求緊湊而被大幅刪剪的結果?不得而知。如果不是,則事實是仍有篇幅把人物寫得精細一點。韋史密夫和查理絲花朗是型男索女,演技也了得,韋史密夫兩度提名奧斯卡金像影帝,查理絲花朗更是金像影后,應該多給他們演戲的機會。

此片也不是沒有細膩之筆,例如兩張《科學怪人》(1931)的門票,便已暗示了多重意義:年代的久遠,他曾經有過同伴,「科學怪人」亦是語帶雙關。但編劇在這方面的描寫,亦無再進一步。其實他雖不老不死,但沒有同伴,孤單寂寞,又被人當作怪物,一點也不快樂,所以醉酒度日,但編劇並無刻劃。以前有一部電影《挑戰者》(Highlander, 1986)也是講不死人,它提到一點頗佳,就是他們都要重覆面對自己所愛的人比自己更早老去和離世,非常痛苦,但此點也沒有被利用。當然,基本上此片是動作片而非劇情片,也不應太過苛求。

若論動作,通常這類片都會出現反派力量增強,形成對抗,好讓正反雙方對戰,但此片反其道而行,反派只是常人,危機來自主角自己的力量減弱。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不落俗套,不會流於公式化,壞處是反派力量太弱,令人印象不深,危機也感太低。不過,此片算是做到了一定的平衡,片尾編導也成功利用主角和同伴的同生共死,拍出了一點悲壯。埋單計數,此片雖非一流猛片,但娛樂性豐富,創意可加,並不是荷里活的暑期例牌菜,值得捧場。

Wanted (2008) 殺神特工

本片可能是自《罪惡城》(2005)以來最酷的漫畫改編電影了。它無疑有頗重的《Matrix》(1999)影子,但劇情、敘事角度、細節皆有其獨到之處,足以令它自成一格,並能與《Matrix》相提並論。同樣是質疑世人生活的空洞虛幻,《Matrix》還要藉科幻世界來比喻,《殺神特工》卻是現實(雖然它所敘述的環境同樣脫離真實),編導更直接地用主角的獨白向觀眾「挑釁」:”I was ordinary, and pathetic, just like you.” 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主角更直接向觀眾質問。你可以說這種寫法太露,編導現身借主角的口說話,但放在這部手法大膽、天馬行空、不按牌理出牌的電影中,又覺並無不妥。

最不按牌理的,當然是可以轉彎的子彈。但這正是此片中最有代表性之處,為什麼我們的想法只可以一成不變地直線進行?讓它轉彎,便可開啟出很多可能性。除此之外,不少場面也處理得很有創意。例如開場殺手遇襲,他衝出房間,走進電梯,卻原來是要有足夠距離破窗而出,跳到對面大廈天台反擊敵人。這種手法雖然誇張,但它定義了電影中的世界,提醒觀眾這是一部漫畫改編的電影,就等如告訴觀眾這是一部武俠片,飛簷走壁、隔空傷人是可行的。然後編導便可以馳騁其想像力,例如仿如長程導彈的子彈、神奇的療傷浴、子彈空中攔截子彈,創意無限,只要在電影世界的遊戲規則之中,又有何不可?

其實本片劇情的主軸不新,不離殺手集團追殺背叛的殺手,但其新意在於敘事角度不是放在被追殺的殺手上,反而在被威脅的組織。組織找來唯一可與殺手抗衡的人,但此人竟然是個失敗的會計白領。編導成功地使故事的發展出人意表,除了選對了角度,選角也聰明,找來犘根費曼 (Morgan Freeman)和安祖蓮娜祖莉(Angelina Jolie)來演,成功瞞天過海。

導演添姆碧文比托夫(Timur Bekmambetov)是俄羅斯人,導演技巧令人精神一振,他的《守夜神》(2004)和《守日神》(2006)讓他打進荷里活,第三集《Twilight Watch》(2009)還將會是英語片,實力不容輕視。看他拍此片的手法,技巧嫻熟,爽快利落,鏡頭靈活多變,快慢鏡緩急自如,動作場面剪接快速,音樂強勁,令觀眾情緒高漲。單憑觀感猜他很年輕,但上網查一下發覺已47歲,以往的作品也不多,但他技巧的確出眾,充滿活力,講故事也引人入勝。個人認為他才是本片的最大驚喜,看完本片,令我很想看看《守夜神》和《守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