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Hollywood Movies

Zodiac (2007) 殺謎藏

最好的導演也逃不過這一關:期望奪獎。史匹堡、史高西斯試過,現在輪到大衛芬查。《殺謎藏》很明顯是搏取獎項的電影,大衛芬查上一部長片已是2002年的《房不勝防》(Panic Room),五年後,《殺謎藏》是一部風格截然不同的電影,看香港只有少數影院上映便可知一二。那麼《殺謎藏》是悶片嗎?也不是,它認真地敘述1969年開始肆虐美國三藩市灣區的連環殺手的真實故事。影片頗能重現當年的氛圍,一如大衛芬查以前的作品,在攝影和氣氛方面控制得很好,雖然事件覆蓋的時間頗長、牽涉的人物頗多,但導演仍能把故事拍得懸疑十足,片長差不多三小時,絕不沉悶。此片與同樣出色的韓片《殺人回憶》(2003)頗為相似,都是真實的連環殺手事件,都是找到極有可能的凶手,但証據卻不能証實,令案件成為懸案。

本片的主角其實是案件,所有牽涉其中的探員、記者、甚至原著作者羅拔格利史米(積佳蘭賀飾演)都不是真正的主角。羅拔到很後期才全身投入調查,佔戲其實不算很多。不過編劇雖然主力敘事,但對各人皆不乏寫實的描寫,人物真實,不只是查案工具。一眾演員也演得好,很真實自然,十分切合影片的基調。本片可說編導演俱佳,也有提名電影獎項的條件,但奪獎的機會不大,大衛芬查在康城爭金棕櫚亦失敗。通常商業片導演改拍得獎片也要幾次才獲認同,史匹堡也如是。事實上,此片雖佳,但主題是連環殺手,未符合一般獎項的喜好,除非它能像《沉默的羔羊》(1991)那樣,好到不容忽視的地步,儘管大衛芬查的《七宗罪》(1995)的確也是十多年來少數能與《沉默的羔羊》相提並論的驚慄片。

《沉默的羔羊》的作者湯瑪士哈里斯本萊也是記者,負責編採美國的罪案,他在寫出該小說前,曾經做過很多資料搜集,甚至訪問過FBI的有關部門主管,書中的案件集合了很多真實案件的典型特徵,可說是集連環殺手案件之大成。所以從《沉默的羔羊》之後,很少同類電影能逃出它的影子,無論案件如何,都好像似曾相識。《殺謎藏》的原著出版於1986年,時間剛好《沉默的羔羊》出版(1988年)之前,被參考和借用並不出奇。《殺謎藏》中的一些細節與《沉默的羔羊》中的極為相此,例如凶手與早期案件的遇害女死者認識,住得非常接近等,又例如調查者忽然發現被訪者擁凶手特徵的戰慄(積佳蘭賀發現可疑字蹟的主人 vs. 茱迪科士打發現飛蛾)。雖然都是能令人心中一寒的情節,但由於在《沉默的羔羊》已出現過,再看效果難免打了折扣。編導還有一個錯誤就是假設觀眾記得受害人的名字,時常在對白中直接談論,但電影中人物頗多,名字有時難以分辨,觀眾一時間不能即時了解正在講誰。

Fantastic Four: Rise of the Silver Surfer (2007) 神奇4俠:銀魔現身

《神奇4俠》第一集是平凡之作,想不到也有續集,本片製作比上集佳,但整體成績仍然只是一般。如果說《新蝙蝠俠》和《蜘蛛俠》是拍給成年人看的漫畫改編電影,那麼《神奇4俠》就是拍給少年看的。儘管它可以說是不錯的 kill time 娛樂,但它缺乏、編導亦沒有嘗試為劇本提供,一個主題,或一個角度,甚至只一種表現手法,它只是平舖直敘,讓特技上場。老實點說,此片一如上集,雖不是爛片,但終究是平凡。

劇本一開始,已是敗筆,安排隊長「神奇先生」與「隱形女俠」準備結婚,又不是故意開超能人玩笑的《超人特攻隊》,有甚麼好玩?謝茜嘉艾芭被譽為最性感女星,應留一些幻想給觀眾,寫一條浪漫一點的愛情線才是。「銀魔」的設定也太過神通廣大,他可以凝結海洋、令埃及降雪,又能開鑿巨洞,改變火人的超能力,更能療傷,甚至起死回生,真的可以說是任意。還幸編劇總算沒有忘記設定一些遊戲規則,例如銀魔的力量來自滑浪板,令劇情還有點趣味。本片為特技而特技,很多劇情都不通,例如銀魔在地球到處鑽洞的原因為何?銀魔的主人如何利用地洞毀滅地球?銀魔的背景、為何受制於主人等也馬虎了事,叫觀眾如何相信他會想保護隱形女俠以至後來倒戈相向?銀魔力量之大,竟然大到可同主人同歸於盡,亦令神奇4俠搶回滑浪板後無事可做,只是袖手旁觀。

劇本唯一值得稱讚的好玩之處,就是編劇有善用轉移超能力的點子。能夠活用遊戲規則這一點,本片比其他同類大片如《變種特攻》和《蜘蛛俠》好。在本片中,火人先後和其他三俠都交換過超能力,到最後,更集合四俠的超能力如一身而打敗反派。不過,這個玩法雖好,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交換超能力,不代表可以集合超能力,反而可能代表不可以,因為火人本身的超能力應會轉移到其他人身上。而且,集四人之力於一身的效果也很滑稽,只是一個燃燒中的橡膠人。不過,即便如此,此片在美國票房不俗,以最近的趨勢來看,有第三集的機會很大,但如果有,除非奇蹟在第三集出現,否則恐怕很容易會成為近年最平庸的三部曲電影。

Ocean’s Thirteen (2007) 盜海豪情13王牌

雖然近年荷里活電影流行三部曲,但《盜海豪情》也能拍到第三集,可算是異數。不是說上兩集《盜海豪情》不好看,而是導演史提芬蘇德堡的導演技法其實有點非主流,他用拍攝劇情片的手法去拍攝這種老千片,並不嘩眾取寵。他由始至終氣定神閒,既保持自己的風格,又能把複雜的多線劇情有條不紊地娓娓道來,拍了三集仍能保持水準,絕非僥倖,或單靠豪華的卡士陣容。但這種相對低調冷靜、稍為藝術性的拍法以及須要觀眾較為留神的劇情對香港觀察來說當然不比蜘蛛俠或魔盜王吸引,故此片在香港反應一般。但個人認為,論劇情,雖然同樣大話西遊,《盜海豪情》系列比很多其他大製作的三部曲例如《星戰前傳》、《加勒比海盜》、甚至《魔戒》等特技片有趣得多。

史提芬蘇德堡不是泛泛之輩,他在1989年已經在康城憑《性感的慌言》得過金棕櫚獎。茱莉亞羅拔絲嬴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伊人當自強》(2000)也是他的作品。 2001年更憑《毒網》奪得奧斯卡金像導演獎。近年他一手拍《盜海豪情》這種大卡士商業片,一手繼續拍像《The Good German》的藝術片,但後者的成績反而一般。《The Good German》是黑白片,好像還沒有在香港上映。除了在《盜海豪情》中劇情的調子較輕鬆,剪接的節奏較快外,導演用的手法無論是商業片或藝術片感覺上大致相同,但他簡潔有效的敘事手法用在《盜海豪情》這種群戲上甚為出色。十三人分別行動,由佐治古尼和畢彼特串起,多條線分別發展,此起彼落,又互相牽引,絕不容易拍,導演居功至偉。當然,編劇也值得一讚,最難得是幾條線分配得好,各自發揮作用,每位成員也有戲可演,不會淪為「茄哩啡」。幾條線加起來,錯綜複雜,如同交響樂,交織出一個很細密的計畫。雖然,細節上也有上兩集的缺點,就是很多地方太過順利巧合,但放在這種片種也毋須太過認真。若單就結構而言,劇本可算緊密周詳,很多細微的地方都有兼顧和呼應(例如佐治古尼和茱莉亞羅拔絲的關係,麥廸文和父親的關係,當哲度寫給臥床的艾利諾高迪的肉痲信,甚至讓受連累的真正酒店評分員在動過手腳的老虎機嬴到Jackpot等),雖非令人拍案叫絕,也算把故事講到「似層層」和細緻入微。

演員方面,今集沒有了茱莉亞羅拔絲,但加入了阿爾柏仙奴飾演反派,變成全男班,但每人皆有演出機會,麥廸文、當哲度戲份雖少,但也有搶鏡的場面,反而主角、貴為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佐治古尼表現只屬一般,導演安排他與阿爾柏仙奴鬥文戲,當然被奧斯卡影帝阿爾柏仙奴比下去,況且飾演囂張的反派一般較易發揮。但此片一眾男演員整體表現突出,應得最佳整體演出獎。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 (2007) 加勒比海盜:魔盜王終極之戰

很遺憾,《加勒比海盜》3 沒有比上集進步,仍然是只是製作取勝,劇情創意則欠奉,成為近期最令人失望的續集電影。一如所料,周潤發的角色極為次要,雖然他的排名比奧斯卡金像影帝 Geoffrey Rush 還要前,但戲份比 Geoffrey Rush 少,無甚發揮。(但此片應能保持周潤發在美的知名度,有助他繼續在荷里活發展。)

在上集結尾,積克(尊尼特普)被海魔吞噬,伊莎(姬拉麗莉)和維廉(奧蘭度布林)在土著女祭司黛瑪處得知原來他被鬼船長囚禁。為救積克船長,二人便跟隨保沙船長(謝菲路殊飾)遠赴東方,向中國海盜嘯風船長(周潤發)求助,前往世界的盡頭去救積克。另一方面,由於心臟被東印度貿易公司操控,鬼船長與他的鬼船要將海盜趕盡殺絕。故事也算令人期待,但劇本錯過了不少可以發揮的題材,此集的片名亦以「世界的盡頭」為名,滿以為拯救過程定必困難重重,結果卻是頗為簡單,最「偷雞」是海魔已被鬼船長殺死,連仇也不用報。另外,姬拉麗莉的內疚亦沒有充份利用,只被積克說了一句,便被輕輕帶過。在上集中經營出積克、伊莎和維廉的三角關係亦沒有了下文。周潤發的角色和他與姬拉麗莉的關係還沒有建立好便匆匆死去,編劇只為把海盜之位授與姬拉麗莉,浪費了一個角色。積克主動向維廉提出可由他殺鬼船長,也與他的性格不符。差不多三個小時的篇幅,充斥著混亂的劇情,有的更是可有可無,其中最無謂的一條線,首推女海神,硬把女祭司說成被困的女海神,又搞甚麼釋放女海神,令人莫名其妙,最候卻對鬼船長毫無影嚮。積克的父親也是多餘的角色。鬼船長要奪回心臟,其實也非常容易,事實上後來積克也輕易奪走,卻說他受制於反派,實在說不通。

三集電影均出自相同編劇之手,但很明顯第二、三集的劇本忘記了第一集的優點,就是有趣的處境。第二、三集中有趣的劇情都被犧牲掉,換來的卻是兒戲的劇情,你出賣我,我出賣你,打來打去,熱鬧有餘,卻沒有戲味。第三集其實是過長,也沒有把重心劇情寫好。但是觀眾似乎相當喜歡魔盜王,第二、三集無論在美國或香港均仍有不錯的成績,有點令人意外。我離開戲院的時候,就有觀眾大說「抵睇」,他好像忘記了戲院還加了票價哩。的確,論製作,《加勒比海盜》「抵睇」,但是,電影難道不是應該要「好睇」,而不是「抵睇」嗎?

Spider-Man 3 (2007) 蜘蛛俠3

蜘蛛俠第一二集成績不錯,既有悅目的特技,又不乏對蜘蛛俠(杜比麥奎爾)的心理描寫,是少見的「文武雙全」的動作科幻片。前兩集的電影和DVD建立了觀眾群,第三集罕有地比第一二集更哄動,在多地都打破了開畫票房記錄。這種系列模式,由《魔戒》和《星戰前傳》漸漸成形,已成為一種新的市場學。這種情形,相信還會在《魔盜王》3 和《哈利波特》5 ,甚至將來的新《蝙蝠俠》中再現。電影市場似乎已經靜靜地被DVD市場改變,後者作為電影市場的延續,已經把續集電影的生存模式變成了近似連續劇的系列作品。製作人把續集之間的時間縮短,減少幕前幕後的人事變動,保持系列的水準和完整度,一方面保証了續集電影的票房,另一方面也保証了將來DVD套裝的收藏價值和銷路。這種手法,無可厚非,事實上觀眾也歡迎,最難的是,編導如何保持續集的質素。一直以來,續集比前作差,幾乎已成宿命,只有少數的例外,而《蜘蛛俠》2,也可算是例外之一,它絕不比第一集差,但很可惜,來到第三集,終於逃不過宿命,雖然特技方面比前作只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在劇本方面,則明顯失手了。

劇本最大的問題,在於貪心,編導把太多東西放進了第三集,結果是即使片長兩個半小時,卻無法把任何一條線寫好,劇情的恩怨情仇太過兒戲,不能令人信服。最明顯的例子,首推綠魔之子哈里(占士法蘭高)和蜘蛛俠的關係。單是哈里一條線,已經歷了復仇、失億、回覆記憶、再復仇(利用女主角)、再敗(毀容)、諒解、聯手,劇情起伏可謂風高浪急,感情卻不夠深刻細緻,所以即使最後哈里為救蜘蛛俠而死,也不能感動觀眾。蜘蛛俠變壞以至羞辱女友一段戲也太長和幼稚,戲中蜘蛛俠已經不是第一集中的高中生,雖說是性情大變,也說不過去。把Sandman說成是蜘蛛俠的真正殺叔仇人,也十分牽強。Sandman的心態亦寫得輕率,他時而狂性大發,又答應和Venom聯手殺蜘蛛俠,毫不猶疑,但最後卻忽然突兀地向蜘蛛俠認錯。而Venom只為了被揭發偽造照片而要置蜘蛛俠於死地,也有點小題大做。

萬幸的是,本片的特技非常出色,令人嘆為觀止,為影片力挽狂瀾。三集《蜘蛛俠》的特技可算是荷里活片中動感最強,蜘蛛俠在樓宇間高高低低的穿梭,鏡頭經常作出極為流暢、角度匪夷所思的運動,十分刺激。Sandman的特技也做得好而有創意。尾段蜘蛛俠+綠魔之子vs.Sandman+Venom也很精彩。導演總算把節奏控制住,每次文戲乏力之際,便有一場特技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不會沉悶。唯一略感可惜的是,既然Venom可纏上任何人,為何不安排Venom纏上Sandman,那豈不更超乎想像?雖然劇本略遜一籌,但整體來說本片還是很好的娛樂,大部份觀眾應感滿意。聽說《蜘蛛俠》還要多拍三集,如果成事,而水準能繼續保持,未來當可與《星戰》一同名留影史。

Hannibal Rising (2007) 沉默的羔羊前傳之揭開罪幕

一切都因為是《沉默的羔羊》。《沉默的羔羊》(1991)是電影史上最好的驚慄片,16年以來,沒有一部電影能超越。即使原作者 Thomas Harris 自己,也無法寫出更好的作品。《沉默的羔羊》之後,讀者和電影公司苦苦等了8年 (1999),等他的《沉默的羔羊》續集出版,可惜續集雖然有不錯的構思,情節卻不能令人滿意,結果 Jodie Foster 推掉了片約。沒有了好的原著,沒有了 Jodie Foster,《沉默的殺機》(2001)已經注定失敗,即使仍然有安東尼鶴堅士,即使換上了金像導演烈尼史葛,也注定回天乏術了。但是,《沉默的羔羊》實在太好,令到影迷如同染上了毒癮一般無法戒掉(我也是其中之一),一再希望能再次體驗那種顫慄。有求便自然有供,於是電影公司不惜翻拍《沉默的赤龍》(2002)。《沉默的赤龍》其實早在1986年便被拍過,即《孽慾殺人夜》,但當時食人博士的角色只是一個小配角,《沉默的赤龍》當然撥亂反正,由於原著本身也是佳作,電影也不俗,是《沉默的羔羊》迷的慰藉。然而,大概因為利之所在,Thomas Harris 並沒有停筆,《沉默的殺機》之後7年(2006),他出版了《沉默的羔羊前傳之揭開罪幕》,並首次親自改編成為劇本,拍成了本片。本片最大的特點,不是鞏俐,而是劇本。

Hannibal幼年時,二次大戰期間,妹妹慘遭士兵烹殺裹腹。長成少年的Hannibal逃出孤兒院,欲投靠居於法國的叔叔,但叔叔已死,他遇上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女人──叔叔神秘而美艷的日裔太太紫(鞏俐)。Hannibal她身上學習各種知識,更為她而首次殺人。他無法忘記殺妹仇人,決要復仇,把他們吃掉,紫企圖阻止,但Hannibal已漸漸變成魔鬼,無可挽回。

平心而論,如果你能夠放下《沉默的羔羊》,本片其實拍得尚算不錯,導演彼得韋伯拍出了那種陰沉的氣氛。Ilan Eshkeri 和梅林茂的音樂也很有《沉默的羔羊》的味道。論劇本,在人物建構方面,Hannibal和紫都是合格的,紫作為Hannibal的可能救贖者,是作者高明的一筆,但Hannibal和紫之間的感情寫得不夠深,Hannibal的內心掙扎也寫得不足,有點浪費了紫這個角色。但Thomas Harris 作為編劇最失敗的地方,在於劇情和剪裁。電影一開始的戰爭場面,其實大可不必,它破壞了整部片的幽深氣氛。故事其實可以由孤兒院開始,並利用Hannibal的惡夢和後來向探長憶述往事來說明妹妹被害的經過。其次,Hannibal多次殺人也太輕易順利,缺乏過程。當年在《沉默的赤龍》和《沉默的羔羊》的曲折懸疑,已蕩然無存。

至此《沉默的羔羊》只剩最後一章,即Hannibal如何在美國與《沉默的赤龍》的主角周旋而最終落網的故事。這段故事應該相當值錢,我絕對相信Thomas Harris會把它寫出來並有電影公司願意把它拍成電影。在《沉默的赤龍》電影中,第一場便是Hannibal被補,但那是該片編劇(亦是《沉默的羔羊》的編劇)所創作,原著中並沒有。原著只提及主角為破案,把自己代入凶手,最終雖捕獲Hannibal,但精神崩潰須停職。不過即使真的寫,最少也要等6年,Thomas Harris 30年來只寫過6本小說,平均6年才一本,全被拍成電影。Thomas Harris 已67歲,我只擔心他能否完成。對我們這一代而言,這幾部片次序不對,編導演員又部部不同,太散亂,水準太參差。待最後一章完成,《沉默的羔羊》系列便完整,十數二十年後,如有有心人把它們從頭至尾按時序好好重拍一次,那便是將來影迷之福。

300 (2007) 戰狼300

奇怪的香港版海報,寫上了「壯志飢餐地獄血」,又沒有幕前幕後名單,差點令我錯過了這部好片。幸好海報上還有寫著是根據法蘭米勒(Frank Miller)原作改編,他的《罪惡城》酷到不得了,所以也決定捧場。事實是,《戰狼300》同樣酷,同樣Man。本片是繼《V煞》後另一由漫畫改編的佳作。

影片講述遠古時代的溫泉關戰役,雷奧尼達王率領驍勇擅戰的300個斯巴達戰士,誓肆對抗入侵的波斯薛西斯王及其其千萬大軍,他們視死如歸,壯烈犧牲,令整個希臘聯結起來,誓死對抗入侵的波斯敵人。

雖然是歷史,但本片的原作終究是漫畫,注重的當然不是史實,而是連場惡戰的慘烈和拋頭顱洒熱血的氣慨。事實上,劇本把事件簡化成為十分單純的正邪之鬥,歷史只是一個背景而已。但作為特技動作片,也無不可,不必深究。重要的是連場激戰是否精彩,能否激蕩人心。女觀眾也許不同意,但對男觀眾的而言,答案應是肯定的。在流麗的特技和感染力強的音樂幫助下,很多動作場面都拍出氣勢,各場戰鬥,皆有不同設計,非常有型有款。遮天箭雨和矛盾對陣張藝謀也在《英雄》和《滿城盡帶黃金甲》中拍過,但效果是天壤之別。豪氣的斯巴達戰士還能在箭雨下痛快狂笑,更能衝進敵方連續斬殺敵人,手起刀落,大快人心,有時鏡頭更是一鏡直落,時遠時近,忽快忽慢,視覺效果極強,令人大呼過癮。可能會被《魔戒》迷群起聲討,但就個人而言,論戰役場面、本片雖現場面較小,但論場面的劇力,本片勝過三部《魔戒》綽綽有餘。

本片的故事雖然簡單,但對雷奧尼達王給王后的角色也不乏描寫,我們看到雷奧尼達王如何對待他的兒子、王后、戰士、薛西斯王、甚至出賣他的畸形人,均見其開明仁義,是有勇有謀的仁君。(雖然謝拉畢查的外型上過於粗獷,未能盡現角色的性格。)而王后亦非花瓶,她既性感美麗,亦顯頭腦及堅強性格。

導演薩克薛達不算有名,之前只拍過一部長片《活死人凶間》,本片更兼任編劇,雖然風格基本上仍是繼承自《Matrix》和《罪惡城》,但他能拍出既酷又悅目的鏡頭,而且能拍出那種豪氣干雲的英雄氣慨。一定程度上他拍出了吳宇森一直想在荷里活片中發揚光大卻未成功的男兒本色,不過吳宇森鐘情的是友情,本片卻是家國。寄望吳宇森在《赤壁之戰》中,也能像本片溫泉關之戰一樣,能夠拍出慷慨激昂的英雄本色。也寄望來年的《罪惡城》2及3比前作更酷。

Letters From Iwo Jima (2006) 硫磺島戰書

恭喜馬田史高西斯榮獲奧斯卡金像導演獎,但今次實在勝得不夠漂亮。個人認為,最佳電影/導演應頒給《硫磺島戰書》/奇連依士活或《巴別塔》/艾力謝路依拿力圖。馬田史高西斯導演技巧比奇連依士活好,他應該早在1976年就憑《的士司機》得獎,但當年連提名也沒有,一直錯過了機會。奇連依士活先後憑《豪情蓋天》(1993)、《懸河殺機》(2004)及《擊情》(2005)嬴過奧斯卡最佳電影及導演,最後一次更直接擊敗馬田史高西斯的《娛樂大亨》(2005),如果又再頒給奇連依士活,無論大會如何公正,考慮到史高西斯多年的貢獻,大概也感愧對罷。但以戲論戲,《硫磺島戰書》實在比《無間道風雲》好得多。

《硫磺島戰書》改編自真人真事,1944年,美軍進攻硫磺島。在當地指揮的日軍長官,是栗林中將(渡邊謙飾)。曾在美國待過的他,處事與一般日軍不同,他深知這場戰爭絕無獲勝,但仍極力與美國作戰到底。所謂來自硫磺島的信,就是那些明知必死的日軍寄回家的家書。

先上映的《硫磺島戰書》姊妹作《戰火旗蹟》還能在多間戲院上映,但《硫磺島戰書》卻只剩兩間,大概因為得不到奧斯卡獎項吧。而且影片用了近乎黑白的色調,可能影院怕吸引不到一般觀眾罷。但其實,較之於《戰火旗蹟》,《硫磺島戰書》的確更佳,難怪奧斯卡都給它搶去。《硫磺島戰書》比《戰火旗蹟》較為冷靜客觀,主體較為統一,全以日軍打一場必敗的仗為主軸,較少編導對整個戰爭或國家的批判,對戰爭的愚昧,通過幾個日軍角色,有更深刻的描繪。

看電影時,對栗林的角色有點懷疑,他和西竹一(馬術冠軍者)都去過美國,行事作風與一般日軍將領不同,剛好作為這部始終是拍給美國人看的電影的主角,我懷疑有無虛構成份,是否只是為了給觀眾提供一個容易適應的視點。如果《硫磺島戰書》真的是以日方作為觀點的話,那樣便不夠客觀了。但後來在書店看到原著,栗林是真實人物,他好像根本不希望日本與美國為敵,如果這是事實的話,他正好成為一個理想的角色,去對比其他一般的日軍。否則,他大概早就像其他日軍一樣,一失守便自殺殉國了。

把一件事從兩個相對的觀點去拍,之前已有電影嘗試過,不是奇連依士活原創。但把這一個概念,提升到這個規模和層次,應是史無前例的。一、他拍成兩部電影;二、兩片採用完全不同的演員,《硫磺島戰書》根本就是一部日語片;三、以前的影片採用兩個觀點,一是為了對比(例如男女觀點),一是敘述的手法的變化,利用第一個觀點讓觀眾先入為主,然後用另一個觀點揭示真相,而真相只有一面。但奇連依士活更運用這種手法去看歷史,而真相(如果有的話)也不只一面,只有把兩面都看清,才是事實的全貌。有時這類兩片同拍的電影必須如要加起來才見力量,《Matrix》II 及 III 如是,《黑社會》及《以和為貴》如是。如果可以把《戰火旗蹟》+ 《硫磺島戰書》視為一體,今屆的奧斯卡最佳電影/導演應頒給兩片和奇連依士活。

本片最感人的一場,應是西竹一讀出美國戰俘媽媽寫給兒子的信,信中的內容是那樣平凡,卻那樣感人至深。那一刻,大家才知道大家都沒有分別,天下的母親都是同樣關心自己的兒子,都希望他們做正確的事。可是,甚麼才是正確的事?為什麼要戰爭?無論如何,戰爭都不可能是正確的事啊。另一場,栗林自殺前想起獨自駕車,心中掛念妻兒,甚感寂寞。對照他即將死去獨自上路,頗為悲涼。渡邊謙演出很好,我覺得比他在《最後武士》的表現更好,可惜都沒有被提名。

還有一點有點疑惑,我發覺奇連依士活的剪接有時太老式,談《戰火旗蹟》時已提過,插入 FlashBack 時不夠流暢。例如本片中每當回憶時便特寫主角的回憶表情,然後 Dissolve 回憶片斷,之後又 Dissolve 回主角。這是很舊式的技巧,有點過時,這些小問題大導演奇連依士活沒有理由不知道,況且荷里活更有專業的剪接師。我懷疑是奇連依士活向老戰爭電影致敬的手法。另外,近年香港電影發行改中文片名喜玩同音字已達亂用程度,為了將「戰」字放進片名,不顧字義,寄自硫磺島的家書,怎會變成「戰書」?台灣也喜歡亂改片名,但今次來個直譯(《來自硫磺島的信》),反而更好。

Babel (2006) 巴別塔

《巴別塔》是一部頗為另類的電影。四段故事發生在摩洛哥、墨西哥和日本,因為一支獵槍而引發一連串骨牌效應的事件。導演艾力謝路依拿力圖擅於這種說故事方式,前作《狗男女的愛》和《21克- 生命可以有多重?》已有跡可尋,本片更把這種故事關係提升為一個主題。《巴別塔》獲提名今屆的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雖然其他被提名的電影都未在港上映,但《巴別塔》本身是很有嬴面的,它有一個很獨特的主題,劇本以小見大,把幾個拆開來本來平平無奇的故事,漂亮地交織成一部饒富深意的電影。

如果不是片名點明了「巴別塔」,單看劇情,劇本的主題可以有多種詮釋方法。「巴別塔」原是聖經故事,但編導有意把它提昇到更廣義的層次。這是一項很大的野心,但很大程度上它做到了。劇本雖然是《巴別塔》強的地方,但也不是完美。日本那一條故事線,比起其他較為鬆散和隱晦難明。編導刻意暗示,始終不願畫公仔畫出腸,菊池凜子交給警探的應是真相,但編導不言明,到底令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凜子和爸爸是否有不倫關係?媽媽是否因此自殺?是否用獵槍自殺?爸爸是否因此把獵槍送人?這是否就是編導暗示的前因後果?還是只是我的穿鑿附會?

本片的剪接同獲提名,應記一功,而配樂方面亦十分出色,兩者的配合,令某些場面甚至超越了畫面的力量,比畫面更能表達劇中的內容。本片在康城影展3項大獎包括最佳導演、評判團大獎、技術大獎三項大獎,不無原因,王家衛(康城評審)也是深諳剪接配樂之道的導演,當然識英雄重成英雄,把最佳導演頒給艾力謝路依拿力圖。

畢彼特和姬蒂白蘭芝戲份很少,但姬蒂白蘭芝表現出色,來自澳洲的她是極佳的演員。不過,今年的她被提名的全都是她的另一部電影《 Notes on a Scandal》。飾演墨西哥女傭的Adriana Barraza和飾演日本少女的菊池凜子同時入選最佳女配角,Adriana Barraza演得固然好,但菊池凜子就有點好運,她遇到一個起眼的角色。

The Holiday (2006) 緣份精華遊

《緣份精華遊》是一部精心計算討好中產女觀眾的電影,尚幸的是劇本在荷里活的公式下仍有一絲清新,其他不過是夢工場製作出來的一個標準好夢。

故事講英國的艾莉絲(琪溫絲莉飾)和美國的雅曼黛(金美倫戴雅絲飾)同時失戀,兩人互不相識,通過網站決定趁聖誕假期來一個大改變——交換居所。艾莉絲搬到陽光普照的加州,入住雅曼黛的豪華大宅;而雅曼黛則走到漫天雪地的英倫小鎮,擠進艾莉絲的溫暖別緻小屋。雅曼黛因而遇上艾莉絲的靚仔弟弟葛咸(祖迪羅飾),艾莉絲則碰上了電影配樂家米路士(積伯克飾)…

電影中換屋的概念相當有趣,但其實在劇本中的作用不大,沒有被好好利用,地點換上任何兩個地方皆可,恐怕只是電影公司的市場考慮。雅曼黛戀上葛咸,相距千里成為二人的障礙,在片末亦被避重就輕的帶過。電影真正的橋段,是另一女導演作品《緣份的天空》(Sleepless in Seattle, 1993)。千里姻緣一線牽,身邊的男人不夠好,命運會讓你遇上好男人。我這樣說沒有貶意,其實男觀眾同樣有相同的夢想,作為觀眾,只想可以被感動。

但電影中有相當多看慣看熟的公式化劇情和設定,例如久未流淚終被感動,好男人則是鰥夫獨力照顧女兒,壞男人則一腳踏兩船。不過劇本好在尚有幾分女性筆觸的細膩,一點的新意和一點對電影的熱情。某些細節有動人的地方,例如雅曼黛提到小時後家中是三劍俠,恰巧與葛咸的女兒所說相同(如同《緣份的天空》中男女主角不約而同提到的「魔術」),又例如米路士在奏寫給編劇家阿瑟的主題音樂時告訴艾莉絲也為她寫了一曲。有新意的地方是劇本以電影幕後人員的職業搬到幕前並加以運用,雅曼黛是電影預告片的女剪接師,連幻想也是以預告片的模式進行;米路士則是電影配樂家,對電影的配樂如數家珍,對電影配樂大師十分崇敬;以編劇家阿瑟的角色更是一名奧斯卡金像編劇,年事已高,但思維仍然是編劇家的模式,並仍有文人的風骨,他對電影的熱情未減,並以老電影鼓勵艾莉絲。他們都對電影有一份熱愛,明顯是既是電影編劇的女導演蘭茜美雅絲的個人投射。這些地方為本片挽回不少分數。

演員方面,琪溫絲莉演得較好,把一個不算突出的角色演到甚為有血有肉,其他幾位則只可說是稱職。總而言之,本片是不錯的娛樂,但始終不脫荷里活的框框,僅僅不落俗套。